地方政府与银行:危机重来(5)

鉴于这种高度同质化,一旦出现危机,将很少会有银行能够幸存,也注定将放大银行危机的烈度。中国监管层近一两年来,不断敦促中国银行业从各种渠道持续补充资本金,多少是预感到了即将来到的坏账冲击。

对于中国银行在下一轮坏账高峰的损失,有各式各样的估计,有说5万亿的,也有说10万亿的,最骇人听闻的估计来自一位叫乔治?弗里德曼的研究者。在“中国2020:纸老虎”一文中,他估计中国的银行坏账接近GDP的40%,也就是接近16万亿。不过,所有这些依据一定假设条件的估算在我看来都不足为凭。因为在经济体系从一个状态向另外一个状态切换或者说巨变的时候,所有假设条件都将变得面目全非,而那些据此作出预测的,看上去十分精确的数据总是谬之千里,贻笑大方。而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许多重要因素,当初根本就没有被予以考虑。但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中国国有银行现有的资本金恐怕都很难招架。作为国有银行的隐性担保人,中央政府恐怕还得又一次出场演出。一位西方评论家非常精到地指出:政府是不断运转的泡沫超级周期的最后一根链条。从理论上说,中国政府可以像20世纪90年代对救助银行那样如法炮制,再一次救银行于既倒。但所有人都清楚,这是以向全体公民征收高额通胀税为代价的。我非常怀疑,在中国社会已经觉醒的今天,这种老办法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畅通无阻,探囊取物。我甚至怀疑,到那个时候,中央政府本身也可能深陷泥潭、滞碍重重。而中国金融系统要恢复健康功能可能也是十分遥远的事情了。

拜全球化及市场化改革之福,中国银行与地方政府过了十几年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在不远的未来,他们会不会再一次双双陷入像20世纪90年代一样的艰难时世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