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阻止“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北京6000名学生,决定在12月9日游行示威。
一二·九游行队伍,是从府右街过来,走北海大桥,到北大红楼。经过北大红楼时,我正在地质馆做实验,听到下面叫人--因为上午大家已经得到消息,游行队伍已经进城了--游行队伍一过来,大家就从地质馆楼上跑下来参加了。当时,北大红楼后面有个上课的钟,已经有人在敲了。敲钟这个人,后来到香港大学做了教授。一听到钟声,楼上的人都下来了。尤其在游行队伍中,又有人在那儿说“你们北大的学生不要忘记了五四的传统”!这很有点激发作用。
——国家经济委员会原主任 袁宝华
五四学潮,北大是急先锋。一二·九学潮,北大却是在外校刺激下转而响应。不过,北大毕竟是北大,很快成了学潮中坚。
从北大沿着北河沿儿,经过东华门,到王府井南口,就到了使馆区。也就是说,冲到那个地方,就要流血了。警察在王府井南口,布置了一个很厚的防线,学生一冲到王府井南口,他们就动手打,把一些同学打得头破血流。
——国家经济委员会原主任 袁宝华
在与警察的对抗中,100多名学生受伤,30多人被捕。
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斯诺,目睹一二·九学潮,当晚给纽约《太阳报》发去新闻报道,说一二·九学潮是新的五四运动。
第二天上午,北大学生开大会,选举产生“北大学生会”,推举外语系学生朱穆之做主席,物理系学生韩天石做副主席。
北大学生会原来没有成立,也就是一二·九学潮这一天才投票。所以一二·九第二天,学生会才成立,接着酝酿一二·一六罢课游行。
——国家经济委员会原主任 袁宝华
为了扩大影响力,斯诺把北大数学系学生黄敬、清华历史系学生姚依林和燕大学生黄华、陈翰伯、龚普生龚澎姐妹叫到崇文门苏州胡同盔甲厂13号寓所,面授机宜,建议在一二·一六大游行之前,制造舆论。于是,龚氏姐妹在燕大临湖轩办了外国记者招待会,请到合众社、《芝加哥每日新闻》、天津《华北明星报》、《亚细亚杂志》、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学》杂志的6位记者。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经济系学生龚普生,渐渐成长为外交家,新中国成立后,龚普生出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龚澎是历史系学生,后来长期担任外交部新闻司长。举行记者招待会,已经是家常便饭,最后官至部长助理。她的丈夫,是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博士。
1935年12月16日,是“冀察政务委员会”举行成立典礼的日子。北大1000名学生举着“北京大学示威团”的大旗,走上街头。他们走到南长街口,准备冲击日本大使馆,警察用高压水枪拦截。北大学生总领队朱穆之第一个冲上前,抢夺高压水龙头。警察的棍子,打破了他的前额。
新华门那个地方军警比较多,那时候的警察,都是拿着大刀的。他们拿着大刀,挥舞着上来,把学生打散,有好多个学生受伤。有一个叫蒋经伦的同学,鼻子被割破了。还有个女同学,叫黄淑申,屁股给刺了一刀子,满身都是血。
——国家经济委员会原主任 袁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