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学潮(3)

让北大学生气愤的是,这样一位师长,竟被高层弹压,被迫辞职离京。北大学生上书,要求下令挽留。马寅初、李大钊、哲学系教授马叙伦,一同去教育部请愿。如果教育部不全力挽留蔡校长,北大教师“将一致辞职”。教育部顺应民意,明文挽留蔡元培。蔡元培复电民国政府,强调对学生不可以镇压,否则绝不返校。

学潮本已平息,邓中夏和地质系学生高君宇,又组建起“北京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号召抵制日货,把学潮推向新高。5月17日,外省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北京。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四处演讲,抵制日货,还组织起“护鲁义勇队”。

学潮在全国迅速蔓延,许德珩率同学南下天津、济南、南京、上海。5月21日,各地学联代表在上海龙华体育场开群众大会,北大代表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仅仅把大清门的牌匾换作中华门,这样的革命不算彻底,我们这次,要做彻底的革命”。恰好,孙文从广东负气出走,刚刚抵达上海,他告诉北大学生,“我所领导的革命,倘早有你们这样的同志参加,定能成功”。

6月3日,北大有大批学生走上街头,进行演讲。反动当局出动了军警进行大逮捕,第一天就有178人被捕,其中十之七八,是北大学生。第二天有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进行讲演,向群众做宣传。这一天,北洋政府出动了马队,对学生队伍进行冲击,有七八百学生又被逮捕。但是北大学生斗争也很英勇。第三天,又有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

——北大原副校长沙建孙

6月11日,已被北大抛弃的陈独秀,来到前门外,跑上新世界游艺场3层,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当晚,警察突然闯进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抄了陈独秀的家,逮捕了陈独秀。长沙学运领袖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陈独秀被捕及营救》,说陈独秀被捕,“无非是为着赛因斯和德莫克拉西”,他盛赞陈独秀是“思想界明星”,具有“至高至贤精神”。

全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首先是上海的六七万工人自动投入斗争,全国有20多个城市,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广大的群众运动的声势。

——北大原副校长沙建孙

6月10日,徐世昌总统在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批准”他们辞职。23日,徐世昌会见各界代表,山东代表声泪俱下,说“自济南启程时,山东父老兄弟姐妹皆环跪车站,叮嘱代表请求不遂,不得生还”。后来做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屈武,当时是陕西请愿学生代表。他曾慷慨陈词,说到痛心处,跪地痛哭,以头触地,鲜血直流。徐世昌当即宣布,他已电令巴黎,从缓签约。

1919年6月28日,陆徵祥拒绝在《凡尔赛对德和约》上签字,山东权益案暂时悬留。

老北大的校庆日,是12月17日,1953年以后,才改成5月4日,这无非是因为北大发起了五四学潮。把一座著名学校的生日,改成另一个日子,不一定合理,但它至少可以说明,五四学潮对北大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没有五四学潮,北大的社会影响不会那么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