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园子的变迁(1)

在北京景山公园东门外,有一条极普通的小胡同,不过,你可不要小看它,早在两百多年前,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座铁栅栏门,曾经是朱漆灰瓦,典雅尊严,里面住着乾隆皇帝的四公主和驸马,而在一百年前,慈禧太后下令,把这里划给了京师大学堂。于是,这座大杂院,就成了北京大学的摇篮。

这里曾是驸马府,和嘉公主出嫁的地方,不知为什么,老北京一直称它是“和嘉公主府”。帝制时代,公主住在公主府,驸马想跟公主亲热,必须请公主宣召。这种繁琐的君臣手续,让大多数驸马与公主貌合神离。但乾隆的四公主与众不同,像是革新派,直接住进了驸马府。她和附马恩爱有加,生了好几个子女,但他俩命不长,驸马活了不到40岁,公主只活了22岁,于是这座具有革新气质的大宅院,被冷落了一个多世纪。

当清朝由盛世转入危命,中兴祖业成了群僚之梦。1896年,司法部副部长李端棻上奏光绪皇帝,第一次求设“京师大学堂”。两年后,光绪戊戌变法,他任命自己的老师孙家鼐做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这便是北大第一任校长。那段时间,《京报》几乎天天登载孙家鼐关于京师大学堂的奏折。营建这所大学,成了文人圈中最热门的话题。

按照光绪的意思,京师大学堂不仅是一所大学,而且是最高教育机关,它的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光绪还接受李鸿章和孙家鼐举荐,任命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博士做西学总教习。这个惊世骇俗之举,让北大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浓重的西学印记。

不过好景不长,戊戌变法仅仅百天,慈禧便夺了光绪的皇权。孙家鼐先是进谏反对,随后托病辞职。也就是说,学富五车的孙家鼐,只做了不到三个月的空头校长,连北大校址也没能选定。侥幸的是,慈禧废止了戊戌变法的一切,惟独留下了美国传教士担任西学总教习的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不仅被留下,而且加速筹建。后来,慈禧把沙滩后街空闲了一个世纪的驸马府,拨给了京师大学堂。北大首次招生,在1898年最后一天正式开学。

戊戌变法失败,北大丝毫无损,直到八国使馆卫队进京,北大才第一次倒了霉。慈禧不得不下令,停办大学堂,然后逃往西安,驸马府成了俄国兵和德国兵的兵营。谈判成功后,已是1902年,慈禧回到北京,恢复京师大学堂,任命重臣张百熙做管学大臣。

张百熙聘请一批学问家,掌管北大,桐城派名家吴汝伦是总教习,学贯中西的辜鸿铭是副总教习,教育家蔡元培是经史教习。此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组成外交部,40年前它创办的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改称“译学馆”。严复因为翻译《天演论》,名扬四海,林纾翻译《茶花女》,名声更大。张百熙任命严复做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林纾做副总办。译书局就是北大出版社的前身。

1912年,帝制瓦解,为了让瘫痪的大学堂恢复生机,袁世凯提升严复做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文学院院长。三个月后,教育部长蔡元培呈报袁世凯,提议京师大学堂更名“北京大学”,总监督改称“校长”,并请严复继续担任校长。袁世凯当天签署命令,“北大”二字自此生成。

北大举行盛大开学典礼,蔡元培、严复、外籍教授们,都显得格外高兴。不过,严复在北大工作的时间不长,与教育部的矛盾越来越大,不久辞职。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