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是美国著名的将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被视为美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885年11月11日,乔治·史密斯·巴顿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军人世家。自幼喜欢骑马,爱出风头并立志要成为将军。
只要一提起巴顿,人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一个英勇、威严、暴躁、善战的美军司令官形象。人们称他为“有指挥大军的天才”,特别擅长进攻、追击和装甲作战。在作战中,巴顿重视坦克作用,在西方盟军各部队中,他所指挥的部队战绩最为辉煌。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是一位敢打敢拼、英勇善战的骁将。
1903年,18岁的巴顿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一年后又进入西点军校学习。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被调往美国第一集团军任骑兵少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巴顿随约翰·潘兴将军深入墨西哥镇压农民起义军,1917年初以中尉的身份凯旋。当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派往法国,在圣米歇尔会战中表现非凡,被提升为上校,同时因为作战英勇和训练坦克部队有功获得嘉奖。
经过4年鏖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参战国人民同庆和平的降临,而将自己与战争融为一体的巴顿却感到生活失去意义。1919年回国后的巴顿返回骑兵部队任职,同时从事坦克研究工作。1932年,他又从陆军参谋学院毕业,先后担任了装甲坦克旅旅长、师长、军长。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年过半百的巴顿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代,他那好战的心被欧洲的炮火激荡起来,密切注视着战局。1940年他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当德国以坦克为主力横扫西欧时,美国开始重视装甲兵建设。巴顿于7月被启用为装甲旅旅长,12月升任为新成立的第2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上将。1942年又晋升第1装甲军军长。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
这期间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情就是,1942年11月,在突尼斯境内的美军被德军打得节节败退,士气低落。为了鼓舞士气,艾森豪威尔把巴顿调去接管军队。巴顿仅用了短短十几天时间,就使美军的精神面貌振奋起来。在他的指挥下,美军开始收复失地,而且每战必捷。使巴顿名声大振的是攻占西西里的战役。1943年3月至4月间,巴顿参加被隆美尔击败的第2军,并接替弗雷登道尔任该军军长;4月晋升为中将。同年7—8月,他指挥部队沿西西里北岸向麦西纳前进,以惊人的速度先于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国部队进入麦西纳,这一战役使同盟国和德军都对美军刮目相看。
正当巴顿在事业上如日中天之际,他却因两次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内的舆论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保护下才幸免撤职。1944年1月,巴顿前往英国参加诺曼底登陆。盟军登陆后,为了结束缓慢迟滞的推进情况,决定开始发动“眼镜蛇”行动。巴顿又以其惊人的进军速度和勇气把局部性的突破变成了全面的运动战,使盟军终于冲出诺曼底,迫使德军全面撤退。接着,巴顿又率领部队转战欧洲大陆,于1945年3月22日到达莱茵河畔,他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强行渡河,突入德国腹地,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巴顿外表豪迈直爽,看似作决定不假思索,实际上他决断前都经过深思熟虑,甚至精确的计算,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无往而不胜。
法西斯德国投降后,巴顿调任美国第15集团军司令,兼任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因执行战后的欧洲政策与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的意见有分歧被解职。免职后的巴顿负责领导一个总结战争经验的小组。1945年12月21日,巴顿驱车出外打猎,遇车祸身亡(但有大量证据表明巴顿的车祸是美军内部谋杀),享年60岁,他在功成名就之时逝去,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巴顿将军战争回忆录》是巴顿将军根据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战北非、意大利和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期间在作战间隙时写下的日记,在战争刚刚结束时撰写的。
在巴顿将军12月不幸因故死后,由其夫人及整个“二战”期间担任巴顿将军副参谋长的哈金斯上校编辑整理出版。这也是巴顿将军唯一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连续性记载,因此颇具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从这本书中,人们可以了解巴顿将军的战役战术思想、作战原则和指挥艺术;当时的战略战役态势,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意图;以及敌对双方上层的许多趣闻轶事,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重要参考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