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让孩子学会感恩(1)

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爱心,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只知道自我,不懂得体谅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

在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应得的,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由此,使得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社会倡导感恩,人与人需要感恩,为了给人们创造一个感谢他人的机会,我们有了--感恩节。“感恩节”是个舶来品,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近几年被“引进”国内,也延伸了内涵,包括感念父母、老师等有恩于自己的人。

可当下的社会,很多孩子不知道报恩。这除却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我想还是家长忽视了对此的教育。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

孩子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案例】

小宏妈妈在菜市场卖菜,爸爸也只是打些零工,夫妻俩辛辛苦苦维持这个家。有道是相亲相爱苦也甜,可是儿子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这令他们困惑不已。虽然生活在都市的贫困家庭里,可是学校里的小宏,却花钱阔绰,被误以为是家庭富裕的孩子。

自小宏上小学以来,爸爸妈妈便尽可能满足儿子的需要,别的同学有什么,爸爸妈妈就是借钱也要给孩子买,他们的本意是怕其他同学看不起儿子,哪想到,这竟成了孩子炫耀的资本。班里只要有哪个同学带来新鲜的玩意儿,他就嚷着让爸爸妈妈买,不管这东西他用不用得上,在同学面前显摆一下,他便满足了。

小宏从来不体谅父母的辛劳,张嘴就是要钱,不满足就耍横,无奈的父母也只好一次次妥协。他每个学期都要求爸爸妈妈买新书包和新文具给他。有一次妈妈说,爸爸冬天一直没有找到活儿干,家里钱很紧,他的书包还很新,没有坏的地方,就不给他买新的了。闻听此言,小宏脸色马上变了,10岁的男孩竟然坐在地上哇哇地哭叫起来,说要是不给他买新书包,就不去学校了,还说没有新书包,老师同学都会看不起他。看见儿子这样连哭带闹的,妈妈一咬牙,还是满足了他的愿望。

望着儿子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的背影,小宏妈妈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