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加强孩子的责任意识(1)

责任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是人分内应做之事。说起责任,我们还会想起与其相关的两个词:责任感和责任心。前者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后者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简单地说责任感就是负责任的精神,责任心就是负责任的态度。本文所谈的责任,二者都包括。

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驱动自己勇往直前,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只有有了责任心,才能做好事情,才能获取成功。

一个人如果缺乏责任,就会在很多方面出问题,比如工作不会取得应有的业绩,经营会损人利己,家庭不会幸福,还会常常惹人厌、讨人嫌。没有责任甚至能使人发生异化,人的个性片面甚至畸形发展,为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所不容,最后走向沉沦、颓废或者成为社会的异己力量。

责任感是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责任感的基础上才能架构完整道德体系,没有责任感也就没有道德。因此,责任感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无论是前些年到大学为莘莘学子作演讲,还是近些年为家长作讲座,我都会讲到作为一个人要拥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民族自豪感”,我希望用我的声音唤醒国人,让中华民族复兴,吾辈责无旁贷。

可当下的孩子,在社会大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下,普遍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社会浮躁,道德滑坡,家长溺爱,教育缺失,造就了孩子的责任缺乏。孩子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文化课及特长班,很少有时间参加社会活动及家庭活动,对社会认知少,与真正的生活相脱节,所以才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个人主义。

如果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这种情绪,对于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是一场灾难。所以,教育孩子当以责任为重,尽责有为,有所担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