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伏击之战(1)

李班长打出手语,示意身后的三人散开,弯着腰向前缓慢移动,想尽可能地靠近简易公路,找个合适的地方潜伏观察。皮火生的体型较为瘦削,行动敏捷灵活,落脚无声,很快就超越其他三人,一步步接近简易公路。五个人只携带了轻武器和弹药,背包和战壕锹的等装备都留在了侦搜连,轻装上阵,进退自如。

随着不断接近简易公路,用以掩蔽的植被也渐渐稀疏起来,被日军发现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皮火生发觉不能再弯腰潜行了,随即伏倒在地,改为匍匐前进,一点点地朝山下移动,悄无声息。李班长等人也相继卧倒,跟在皮火生身后匍匐前进,尽量不发出声响。不久,皮火生停了下来,半天没有向前移动。李班长快速爬到他身边探查究竟,发现前方的植被变得更为稀疏,不能再继续冒险前行了。

皮火生扭头低声对李班长说:“就在这儿观察吧!”

李班长点点头,同样压低声音说:“注意隐蔽,千万不能开枪。”

皮火生说声知道,然后取出望远镜,单手举至眼前,开始仔细观察行进在简易公路上的日军。他并不担心望远镜会反光,因为此时的太阳还在他身后,估计两个小时后才会移动到前面来,那时候侦察任务早就完成了。李班长回头用手语命令另外两名侦察兵散开,负责警戒,侦察日军的任务由他和皮火生来完成。李班长也带着望远镜,取出后,身体向右侧稍微挪动了一下,和皮火生保持能低声交谈的距离,随后便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撤退的日军身上。

简易公路上的日军大部分在步行,其中还有不少伤员,相互搀扶着行进,汽车已经不见了踪影,但有二十几匹骡马驮着弹药,夹杂在撤退的队伍当中向后方撤退。日军队形保持的相对完整,但士气甚为低落,纵队拉得很长,前队和后队的间隔很大,人人闷声不响地赶路,已失去了往日的骄狂气焰。

皮火生大概估算了一下自己能看到的日军人数,大约有二百来人,一个中队的编制。大多数日军都背着单发步枪,仅有几名日军扛着三四挺“九九”式轻机枪,没看到迫击炮和重机枪一类的武器,也许是装在骡马身上的驮筐中了。简易公路比较宽阔,可容两辆军用卡车并行,但地面坑洼不平,影响了日军的撤退速度。简易公路的转弯很多,皮火生看不到后面日军的情况,搞不清还有多少日军从后面赶上来,但前方的视线相当良好,侦搜连这次任务的目的地在望眼镜中一目了然。

前方约五百米处,隘口赫然在望。相比数百米宽的河谷,隘口的宽度只有几十米,两侧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是个天然的阻击阵地。然而,此时隘口已经被日军抢先占领,败退的鬼子们正在陆续通过,侦搜连来晚了一步。简易公路和隘口的位置均已明确,侦察任务已经完成,李班长命皮火生留在原地继续侦察,自己悄然后退,找到携带步话机的侦察兵,准备立即向齐连长报告侦察结果。

李班长找了处隐蔽的场所,开始用步话机联络齐连长,可是山林间无线电信号不好,联络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李班长有些着急,立刻向山上移动,高处信号会好一些。一名侦察兵跟随李班长返回山顶,另两名侦察兵则留在皮火生身边,负责警戒的同时也可以协助他监视日军的动向。山顶的无线电信号果然很强,李班长仅试了两次就和齐连长取得了联系,仔细报告了侦察结果,并请求下一步行动指令。齐连长命他率其余人原地待命,谁也不能开枪袭击日军,违者军法从事。

李班长在来路上留了标记,可以指引侦搜连到达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但山路并不好走,估计最快也要四十分钟才能赶来。按照日军现在撤退的速度,四十分钟后,这队鬼子残兵早已越过隘口了,安全撤向孟关基地。可如果仅凭四个人去强行拦阻二百多名日军后撤,无疑是螳臂当车,不但毫无成功的可能,同时还会暴露目标,令日军有所警惕,从而加快撤退速度,阻击行动也会因此彻底失败,所以齐连长才会严令他们不得擅自行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