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研究言语虐待的关系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最有意义、也最令人惊讶的是,言语虐待者与其伴侣生活在不同的权力模式之中,言语虐待者倾向于控制和支配,当其伴侣情绪高涨或有所追求时,往往遭到言语虐待者的打击;受虐的伴侣倾向于依赖和协商,更多的时候是自责,将两者关系不融洽或自己痛苦的感觉归因于自己。
为了简便起见,我把他们的生活分别称为状态Ⅰ和状态Ⅱ。状态Ⅰ是指支配权力模式的人际关系,状态Ⅱ是指个人权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模式。换句话说,那些喜欢控制和支配他人的人生活在状态Ⅰ之下,这些人认为只有通过控制别人才能保证自己的自由,否则就会有不安全感;那些认为要相互依存、共同行使权力的人生活在状态Ⅱ之下,这些人在尊重别人权力的基础上行使自己的权力,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之下,人们彼此平等,都能感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到了今天,状态Ⅰ存在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人们还没有广泛地接受状态Ⅱ。我们还不能按这种新的模式进行思考,确立我们的行事原则。但是,状态Ⅰ的危害告诉我们,如果人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尽快建立起新的模式,形成状态Ⅱ那种和谐的环境,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面临毁灭的危险。人人都能感觉到危险的存在,但旧模式的势力犹存,新模式还没有产生其应有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还在两种对抗的模式之间徘徊,既看到了状态Ⅱ的优势,又不能完全摆脱状态Ⅰ的影响。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摆脱这种尴尬也不是绝无可能。可以试图去理解,在这两种模式下建立的伴侣关系各自有什么表现,我们是否已经生活在状态Ⅱ之下,是否能充分认识处于状态Ⅰ之下那些人的表象和本质,比如这些人认为:“在爱的氛围中也好,在对抗的氛围中也罢,一切都是公平的。”他们认为不管双方处于哪种状态,都是一种自然的结果,所以他们根本不去营造爱的氛围。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我们看到了这些人的本质,所以就可以有意识地避免它的危害,从而摆脱冲突和尴尬。下面这个案例,足以说明生活在不同状态中的人的不同表现。
如果一个受虐者是在压抑、受束缚的环境(即在状态Ⅰ)下成长的,长大以后进入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即状态Ⅱ),她会发现自己很难区分这两种状态,因为状态Ⅰ之下的生活已经使她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能力。只是因为她的配偶是一个信仰个人权力依存模式的人,因而彼此间关系比较和谐,可以相互沟通,但她内心深处并没有明确地要求拥有状态Ⅱ的某些特征,比如自我尊重,她无法有意识地去拥有这一特征。这种情形就像一条鱼可以离开水,但仍不是两栖动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