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通过《遵义会议决议》(2)

《决议》从总结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高度指出:“必须明白中国国内战争不是一个短时期的战争,而是长期的持久的战争。”因此,红军在有利条件下应该从防御转入反攻,消灭敌人;在不利条件下则可以暂时退却以保持红军的有生力量,等待与争取新的反攻与进攻的有利时机。“这是第一个基本原则。”《决议》又指出另一个基本原则,“即为了进行长期的持久战,对于每一次 围剿 与每一个战役,必须极力争取战局的速决”。单纯防御路线的领导者不了解“战争的持久战与战役的速决战”这一中国革命战争的辩证法,在反第五次“围剿”中同敌人“拼消耗”,“把保持有生力量与保卫苏区对立起来”,“这是把战争当儿戏”,是“罪恶”。《决议》申述,为了保持有生力量,等待有利时机,“即使放弃一部分苏区的土地,甚至主力暂离开苏区根据地,都是在所不辞的”。因为有了坚强的红军,即使苏区受到损失也终究能够恢复,而且也只有依靠红军,才能创造新的苏区。《决议》还从反倾向斗争高度指出,“在战争持久战的原则之下”,要反对保守主义和冒险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对福建十九路军事变,在军事上应该采取“直接配合”的方针而不是相反。

《决议》指出,利用敌人内部的冲突,“是我们粉碎敌人 围剿 的重要战略之一”。福建十九路军事变是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重要关键”,应要军事上采取“与十九路军直接配合的方针”。然而当时博古等却在战略上采取了相反的方针,从而“失去了这一宝贵机会”。

《决议》还对实行战略转移与突围西征的过程作了系统的总结,对其间博古、李德等的原则错误作了深刻的批评。首先,在实行战略退却的问题上既延误了时机,又“完全忽视”“有生力量的保持问题”。采取“一方面预备突围,一方面又 用一切力量捍卫中区 的矛盾态度”,给红军造成很大损失。接着,也是更为严重的,是将突围的行动基本上看做不是坚决的和战斗的,“而是一种惊惶失措的逃跑的以及搬家式的行动”,从瑞金出发到黎平,指导突围西征的基本的战略方针是“避战主义”。结果使得三个月的突围战役,红军差不多经常被动挨打,差不多处处成为掩护战,使得以红军战略转变迫使敌人转变其中央苏区的整个计划,以粉碎五次“围剿”,乃至高度保持红军有生力量的基本任务,都不能完成。最后,到了湘黔边境,博古、李德等又不知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行动与方针。《决议》将突围行动同反第五次“围剿”战争联系起来考察,指出“单纯防御路线发展的前途:或者是不顾一切的拼命主义,或者是逃跑主义”。

《决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文献。它是在全党内开展与深入进行“反对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的斗争”,“彻底纠正过去军事领导上所犯的错误,并改善军委领导方式”,实现“从阵地战战术(短促突击)到运动战战术的坚决的迅速的转变”的纲领性文献,为中央红军和全国各地红军突围转移,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决议》又是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思想的第一次系统概括。它所扼要地论述的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军事路线与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不仅在长征中被运用并得到丰富和发展,而且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为广泛地被运用并得到丰富和发展。毫无疑问,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民战争的产物,是毛泽东、朱德和人民军队将帅们智慧的结晶。张闻天则以他起草的《决议》,在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概括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