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镇压义和团,袁世凯费力不讨好(3)

对于山东,袁世凯早有关注。5月底,他曾奉荣禄的命令前往德州一带演习行军阵法。在德州驻扎期间,他多次给荣禄去信,对山东巡抚毓贤的做法表示不满。在致徐世昌的信中,他说:“今日之时局,诚所走一步说一步也,断难向好处设想。”看见山东巡抚毓贤的公文,居然是饬各营禁习洋操,专练刀矛棍棒,可把袁世凯气死了,说:“可惜以国家难措之饷,供此班糊涂人任意掷费,不甚愤懑。东抚(山东巡抚)甚无用,偏而且乱,又甚恶洋操。”另一封致徐世昌的信中,袁世凯对自己所练新兵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说德州地方官均甚帮忙,“且甚佩服本军纪律,居民无不歌颂,一路至今,民兵交涉竟无一件事”,“平日训练之效,于今见之”,“士卒之气大可一战,惜不能耳”。当然他所说的战争对象乃是在山东的德人。信末,再次指出东省巡抚毓贤,“事皆不办,惟翻汉仙(毓贤前任张汝梅)所为,残暴非常,终日打骂,虽县役毛贼亦辄提来鞭责,大吏固如是耶”。看来,大清的省长就是这么种东西了。也许正因为如此,袁世凯才在信中曰“总之大局无复望矣”。

虽然无望,但事总是要做的。7月,他上《强敌构衅侵权亟宜防范折》。在这个折子中,他可没有例行公事老生常谈,而是结结实实地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德人窥伺山东,蓄志已久,分布教士,散处各邑,名为传教,实勘形势,而构衅之由,亦即阴伏于此。今又与英人分界造路,德之工匠员司将纷至踏来。该省民性刚强,仇视龃龉,德人即由胶澳借口遣兵,侵权自治。长此以往,不但骚动民心,尤损我国体。如按各国交际通例办理,德兵入我内地,戕我居民,即为衅自彼开,立应兴兵击逐。惟现值时艰方殷,朝廷郑重邦交,顾全大局,自不得不曲予优容。然敌情无厌,后患伊于胡底。东省居南北要冲,海程陆路悉出于此,倘滋他族逼处,我之漕运饷源势必梗阻,利害所关殊非浅鲜。现筹防范之策,似莫若先自经理,不资以可借之口,不予以可乘之隙,当可渐就相安,借保我自有之权。

具体怎么办呢?臣有四策:

一曰,慎选守令。东省民教积不相能,推原其故,固由教民之强横,亦由地方官未能持平办理。近闻东省官吏,非视洋人如仇,即畏之如虎。其仇者固足倡民生事,而畏者尤足府怨激变。查良民、教民本届一体,既为长官,即有约束惩治之权,判案但循律例,原不必分良教为两歧。倘有教士、洋人干预词讼,自可据理驳斥,其教士之甚不安分者,亦可查照条约,列其实迹证据,详请上司照会该管领事官,查明驱逐。如该领事查办未能公允,亦可转详大吏咨请总理衙门办理,果属理直情实,该国使员亦何得任意偏袒。纵使终难妥结,而教士迭被查讯,拖累良苦,亦必备知敛迹。乃畏事官吏,顾惜禄位,不耐烦琐,遇有教案,但欲责惩良民,敷衍了事,冀可偷保目前之安。而教民之气焰益张,良民之激怒愈甚,一旦变生仓猝,势同决川。民间多一教案,公家即多一亏损,是良民之欲报复乎教民者,反足以贻累于公家,而挑衅于强敌。星星之火,终至燎原,未始不由于办理不善有以酿成之。拟请饬山东抚臣,查各州县教民之多寡,情形之难易,酌量轻重,不拘常格,慎送牧令,须求谙练约章明达时务者,分别补署,以期遇案持平,不激不随。久之民教自可相安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