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大清军队:从八旗到绿营,再到各色乡勇(2)

康熙年间平定三藩时,八旗兵就用实力向政府证明,自己就是吃干饭的。于是政府开始倚重绿营。可是乾隆中叶以后,绿营也向政府证明,自己也不想喝稀饭。这让政府很头疼。遇有战事,不得不临时招募乡勇团练,相当于现在的民兵吧。

鸦片战争时期,政府用过旗兵,用过绿营,甚至试图把东北打猎的猎户给请出一部分来,当然还有所谓的气功大师、浪里白条、猴子等,但是都打水漂了。太平天国时期,政府当然还是民兵的思路。结果有两支民兵崛起了。一支是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一支是李鸿章组建的淮军。中国历史一直在证明,军队只要是国家的,它就没有多少战斗力;只要私家化,战斗力陡增。之前有岳飞的岳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现在有曾李的湘淮军。当然中国的国军与近代意义上的军队国家化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国军,从宋朝开始,就很流行如下规则:一是以文制武,地方各级统兵官均归地方最高文官统辖或节制;一是分权牵制,总督、巡抚、提督、总标在军政方面职责不明,谁都可以插一腿,谁也负不了全责;一是兵不常将,将不常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临时调配,干完就走。军队造反是不容易了,但是军队战斗力也不行了。

1868年(同治七年)起,政府曾指派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用湘军制度改造绿营,并推行到全国,所以绿营又改称练军。但是甲午战争证明,重整过的练营也不行。

按曾国藩的描述,绿营兵的战斗力如下:“彼营出队,此营张目而旁观,哆口而微笑。见其胜,则深妒之,恐其得赏银,恐其获保奏;见其败,则袖手不顾,虽全军覆没,亦无一人出而援手。拯救于生死呼吸之顷者。”

这样的兵要是有战斗力,那就是见鬼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