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京大学03

(二)“一塔湖图”

走进美丽的北京大学,会使你不由自主地想起她那沧桑厚重的西校门和魅力四射的“一塔湖图”。北京大学的西校门高不过七八米,但微微向前倾斜的牌匾给每一个人的瞻望提供了一个极为恰当的角度,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仰视的地方,而它的高度永难企及。北京大学西门上面挂有北京大学校友,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北京大学书写的校名,“北京大学”四个字苍劲有力,气势雄浑。对北京大学而言,无论是在历史、今天或将来,西校门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

西校门作为燕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形象的典型代表,也是人们认识北京大学的重要窗口。如今的西校门已经演变为北京大学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进入西门,就进入了北京大学这块精神的圣地,登上了这座神圣的学术殿堂。同时,北京大学以“一塔湖图”闻名,“一塔湖图”是对北京大学校园内三个著名地点的概括,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塔”是指博雅塔。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因为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建于学校校园内是否合适在当时还颇有争议。燕京大学校方后来向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得到赞同后才决定建立塔式水楼。这座水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因此被命名为“博雅塔 ”。时过境迁,如今博雅塔已成了中国最高学府中永恒的经典。“一塔湖图” 之 “塔”— 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深烙在北京大学莘莘学子的心中。

“湖”即指未名湖。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景色出众,其早已经成为北京大学风景的标志。据说,燕京大学10周年校庆之时,谢冰心教授提议把湖边这栋房子命名为“临湖轩”,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钱穆教授又提出把门口还未命名的湖叫做“未名湖”。未名湖的名字就这样传开了。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永远耐人寻味,永远富有哲理。湖畔垂柳袅娜,曲径通幽,形成了亦真亦幻的境地,就像一块圣地,远离浮华和喧嚣,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淡泊之美。未名湖南靠静谧的临湖轩、肃穆的斯诺墓,远望巍巍图书馆,北临整齐精致的“德才均备体健全”斋和乾隆石屏风,西望气宇轩昂的办公楼和沧桑厚重的西校门,东接凝重庄严的博雅塔,真可谓如诗如画。

“图”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其位于风景秀丽的未名湖畔,正门向东,两翼为文史楼、地学楼,与北京大学东门连成一线,形成了一个开阔的视觉通道。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型图书馆之一,辛亥革命之后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当时的革命活动中心之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图书馆随北京大学迁至原燕京大学校址。1975年,在校园中心地带建成一座新馆,成为当时中国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

1998年5月4日,时值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华人首富、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正式落成,该馆是亚洲高校第一大图书馆。站在馆前宽阔的广场上,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名,金灿灿的醒目大字与高大的建筑造型衬托出图书馆的非凡气势。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在设计图书馆时就充分考虑到将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其造型以传统风格为主,质朴大方、端庄稳重。高大巍峨的图书馆与周围原有的建筑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成为燕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