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恨·金圣叹(1)

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说:“余于圣叹有三恨矣。一恨圣叹不生于今日,俾得读西哲诸书,得见近时世界之现状,则不知圣叹又作何等感想;二恨圣叹未曾自作一小说,倘有之,必能与《水浒传》、《西厢记》相埒;三恨《红楼梦》、《茶花女》二书出现太迟,未能得圣叹先生之批评。”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杳。”

这位令梁启超怅恨叹惋、未能一睹风采的人,便是明清第一怪才——金圣叹。

金圣叹本名金采,字若采,明亡后他改名金人瑞应考科举,改字圣叹。纵观金圣叹一生行迹,可谓相当简单,但烟云模糊之处,却是不少。单单他的名字历来就说法不一,以至于他到底姓不姓“金”,都是个问题。可以说金圣叹这个人,生来就是给人争议的。

追溯历史,“圣叹”二字也有来历。比较官方的说法来自《论语·先进》,有一次,孔子与弟子郊游,与众人畅谈人生理想,弟子曾点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赞叹诸弟子中唯曾点一人与自己理想一致,是为“圣叹”。

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令金圣叹大为心折,因此自号“圣叹”,借此高扬“曾点之志”,认为这是心性修养的最高境界。有人据此认为,金圣叹狂到以“圣人”自拟。

孔圣人叹得,我亦叹得——在金圣叹的心目中,恐怕是有着“欲与圣贤试比高”的心态的。金圣叹固然狂傲,但以“圣叹”为号,更多反映的是他的一种志趣,不是简单地自诩“圣人”。

这个令他几百年来被钉上“狂人”标签的“圣”名,诞生之初就面对着旁人的侧目与腹诽。他也确确实实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将那些被世人奉为“圣学”的经典吊起来大批特批,《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记》,被他逐一点评,妄断其优劣,甚至删改得面目全非,合称“六才子书”,嚣张大胆的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金圣叹终究未能完成这项人生最为辉煌的大事件,却无碍他由此名垂青史,“圣叹之名”实至名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