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护国家安全
从一般意义上说,国家安全包括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出于维护国家国防安全需要而将部分重要产业收归国有,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军事工业;其次是与军工生产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工业;第三是铁路、港口、运河等运输基础设施;第四是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部门。“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政府对宣传工具的控制,以及战争期间莫斯科广播电台、美国之音和BBC等均发挥了巨大的威慑作用,证明这些行业属于“心理国防”部门。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角度考虑,需要国家控制的产业,首先是造币企业;其次是煤炭、石化、钢铁、电力、电子等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再次是金融行业,尤其是中央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核心。这些部门和行业,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通常成为国有化优先考虑的目标。
三、挽救“私人失败”
这里主要包括祢补私人投资不足和挽救“私人失败”企业两种情况。
众所周知,电力、电信、铁路、自来水、管道燃气等基础设施产业是保证社会生产和保障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共同物质条件,具有投资规模大、沉淀性强、回收期长等特点,私人部门一般无力投资或不愿投资,在战后或经济萧条期间尤其如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工程、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代表未来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方向,需要投入巨额的基础研究费用,成本高、风险大,而且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完全依靠民间资本投资,产业成长慢,很容易使一个国家在接下来的大国较量中落败,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因此,政府通常首先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创建国有企业,实行国有化,以祢补民间资本投资的不足。战后欧洲主要国家将基础设施产业收归国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建国有企业,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原因概出于此。
英法意德等国将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工业以及支柱产业领域的民间资本收归国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挽救这些战略性产业中濒临倒闭的私人企业。当民间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陷于经营困境、濒临破产倒闭时,为避免因其破产冲击国民经济,导致大量工人失业,政府通常及时采取收购的办法将其国有化,以维持企业生存,维护社会稳定。意大利的做法最具典型意义。早在1887年,当时的意大利政府就出面挽救大钢铁公司(TERNI)免于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意大利政府更是被称为“病企医院”和“WET NURSE”;英国在1946—1951年期间,将铁路、钢铁、造船和航空企业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收归国有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些战略部门的私人企业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政府充当了救世主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