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情报战争
在日清战争的情报战场上,日本发动了一场具有近代特征的情报战争。由于日本重视情报战的价值,全面动员海内外谍报资源搜集清国的情报,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日本早期的情报系统并不完善,却自成体系,情报工作主要致力于以下方面:
建立情报网
政府和军队联合行动,在驻外公使馆设立谍报课,配置间谍武官、情报员、侦察员,通过旅居清国的浪人、商人、僧人、医生、学生等合法身份的居民,以及收买的清国人,构建收集清国情报的谍报网。
情报搜集
为综合判断清国的战争情势,情报搜集对象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在内的所有信息。一般通过收集整理媒体报道、地图、照片、书信、电报、会话、文件以及实地侦查、缴获战利品的信息分析等途径解读、提取情报。
情报应用
情报分析部门解读来自间谍网送来的情报资料,区分有价值的实效情报和战略情报,及时提供给政府和军事部门。日军海外作战部队配备随军翻译官,实时解读处理汇集来的外文战地情报。需要技术支援的高等情报转交大本营分析,遇到有时效价值的情报则迅速反馈前线,或作出相应的作战对策。战争中,日本情报部门还为前线部队提供了大量精确作战地图,地图注释的标高、地名、方向、距离、浅滩、潮汛等资料准确详细,远远超过清国人对自己国土的了解。失效或长期有效的情报资料,遵循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整理、归纳、存档、加密以备后用。
情报评估
情报评估是作战决策部门的重要工作,通过对情报的评估为作战制定决策。日清战争著名的情报评估案例有四起:(1)外务省电信课成功破译清国密电,为日本取得朝鲜初期作战优势,以及后期和谈优势提供了决定性情报。(2)解读清国舰队最高长官丁汝昌个性,利用劝降信和军事压力瓦解北洋水师军心,成功招降、覆灭清国舰队。(3)掌握列强干涉战争的容忍底线,回避过早进行直隶作战。直取威海卫和澎湖列岛,彻底击垮清国续战决心,为和谈取得筹码。(4)日清和谈期间,为向清国施加军事压力,日军倾巢出动征清不但造成国内防御空虚,还招致列强的干涉,迫使日本无奈归还清国辽东半岛领土。此案被评价为日清战争中最愚蠢、最无谋的情报失误和决策失败例。
战前,日本在驻天津、上海公使馆,安插了直属政府的间谍领事和隶属参谋本部的陆海军间谍武官,汇集各路间谍密探送来的军事情报发往本国,为政府决心开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代表军方的著名谍报人员有:参谋本部派遣的陆军情报官神尾光臣少佐、海军派遣的井上敏夫、泷川具和等人。战后公开的相关文献资料记载,为了推动日清战争,情报官神尾光臣按照参谋本部的意思,在提供给政府的有关清国朝廷内部的情报中,掺杂了许多煽动政府对清国开战的成分,刻意夸大清国内部好战势力执意与日本开战的动向,为政府下定决心开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战争中,神尾作为第二军情报主任参谋,屡见功绩,1916年晋升为陆军大将。公使馆海军武官井上敏夫按照参谋本部指示,亲临渤海湾航道,大连湾、旅顺要塞、威海卫要塞、天津、塘沽等地,对地理水文数据和设防情况进行了详细侦查。1905年,井上敏夫晋升特务舰队司令官,香港丸巡洋舰舰长。驻天津的海军武官泷川具和曾经向本国传递了与神尾光臣不同意见的情报,较为客观地报告了清国正在全力准备西太后的万寿庆典,并无战争意向的情况。战前,他乘帆船沿渤海岸线航行了一个月,详细调查了沿岸各海口的水深、沙滩、海泥、岩石、民船、运输情报,为日军选择登陆地点提供了有力依据。泷川具和后任朝日舰舰长,1906年任旅顺口镇守府参谋长。
著名间谍情报案是日军的三名翻译官山崎羔三郎、钟崎三郎、藤崎秀,在提前登陆执行侦察清军布防任务时,被清军捕获处以死刑的案件。日军后来取三人名字中的“崎”字,简称“三崎事件”。三崎事件在日本军中引起强烈震动,成为日军在金州旅顺对清兵大开杀戒的诱因之一。事件中唯一侥幸脱逃的翻译官向野坚一郎,在他的“追忆录”里记载了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1894年10月,大山严第二军在花园口登陆前,派出数支侦察小队化装成清国贫民潜入貔子窝、普兰店、复州城一带窥探清军布防情报。配合侦察小队行动的山崎羔三郎、钟崎三郎、藤崎秀、向野坚一郎等军部翻译官,乘鱼雷艇接近沿岸换乘舢板登岸,分别向预定地点出发。这些翻译官是经过特别训练的间谍,在国内连续两年蓄发,剃留清式发辫,学习清国语言,且具有收集情报及绘制军用地图等特殊技能。24日,清军捷胜营马队营官荣安的巡逻兵,在东橙附近抓获钟崎三郎。25日,山崎羔三郎渡过碧流河到达王家屯,被村人抓住绑送貔子窝兵营。其他小队的藤崎秀、向野坚一郎等人也分别被清军擒获。这十名日军侦察员一并被押送金州城,途中向野坚一郎趁看守疏忽侥幸脱逃,躲入山中。金州城防副都统连顺对这些日军间谍施重刑拷问,起初,“三崎”均装作不懂清国语言,沉默顽抗。经过通宵逼供下才道出日本大军已经开始登陆花园口,意图进攻金州和大连。情报立即转呈赵怀业、徐邦道二将并通告李鸿章。10月31日夜,“三崎”等日军侦察兵被押往金州西门外刑场,按照清国斩刑典例问斩。斩首官命“三崎”面向北京清国皇帝方向跪拜,“三崎”拒拜怒骂,转而面向东方,大呼效忠天皇,终被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