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新太子?(1)

太子承乾被废后,唐太宗并没有立自己喜爱的李泰为新太子。俨然成竹在胸的李泰由于自己的迫不及待,痛失大好前程,眼看着弟弟李治成为帝位继承人。

贞观十七年,太子承乾因谋反而被废,此后,唐太宗陷入了选择新太子的为难境地。原本大家都以为魏王李泰是新太子的不二人选,毕竟唐太宗对这个儿子的喜爱是人所共知的。可为什么唐太宗却在关键时刻犹豫了?缘何毫无悬念的事变得复杂?这其中有李泰自身原因。

承乾被废后,唐太宗曾明确表示将立李泰为太子。李泰认为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属了,不禁得意起来,过分地表现自己,不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将一件几乎板上钉钉的事情搞砸了。

有一天,唐太宗很感动地告诉群臣,青雀——李泰的小名——对他说要是将来当了皇帝,就把自己的儿子杀掉,以后让弟弟李治继承帝位。群臣听了之后面面相觑。一向直言不讳的褚遂良就上了谏言,他说:“陛下您被蒙蔽了,魏王李泰的话不可相信,非常虚伪,若陛下您真的要立魏王为太子,则必须好好妥善安置晋王才行。”

这一席话令唐太宗猛然惊醒过来,他才想到,确实是自己对李泰的偏爱,才导致了承乾强烈的不安全感,如今自己怎么能继续这个错误,让尚且年少的晋王李治陷入危机呢?

褚遂良的话虽然未曾从根本上断绝唐太宗立李泰的念头,但绝对起到了警示作用,他开始认真考虑太子人选,甚至想到了庶出的吴王李恪,但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因为吴王李恪虽然文武双全、聪慧过人,但他的母亲是隋朝公主,一旦他当了皇帝,岂不意味着将江山归还了隋朝?百般无奈的唐太宗只能继续在李泰与李治之间权衡。

此时,心急的李泰又走了一着错棋。他找到弟弟李治,貌似推心置腹地说:“叔叔汉王李元昌被赐自尽,你们的关系一向特别亲密,这个消息一定令你很伤心吧?”言下之意是在暗示李治也参与了当初的谋反之事。李治听了之后非常郁闷,但他生性温和,不习惯当面顶撞别人,尤其是兄长。可是这又令他很生气,一连好几天,他都板着个脸,不再像往日那样喜笑颜开。唐太宗很快发现了他的异常,就追问是什么原因,在父皇的一再追问下,李治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唐太宗想到之前自己曾担心李治太过年轻文弱,难以担当大任,长孙无忌却认为李治宅心仁厚,登基后可以安稳守业,更能保证其余皇子皇孙平安。唐太宗不禁感叹:“看来还是长孙无忌更具慧眼。”从此,他对李治的信任又增加了几分,而处处算计的李泰,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与喜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