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748”的诞生(12)

相信计委的大员们对那60亿的数字一定印象格外深刻。因为就在1974年,全国全年的财政收入不过783亿,财政支出为790亿。60亿意味着什么?而如此高代价得到的是什么?《人民日报》,仅在北京能够在当天上午看到,到了省会一级的城市,省里的干部最早也只能在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拿到这份报纸,而边远一点的县城差不多要在一周甚至两周之后才能一睹中央报纸的风采。

每年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几乎所有中国的孩子都体会过课本尚未到货的窘境,包括北京和上海的孩子们。

早在1958年,余秋里脱了军装去石油部上任的时候,毛泽东对他说:“我过去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

信息化的世界潮流正汹涌而来,而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感受其压力并决意要隆重迎接这一潮流的人还凤毛麟角,但是,周恩来、余秋里和他们的部属隐隐悟到了其中的深意。

周总理和余秋里听取了立项汇报。

郭平欣对他们说:“国家需要汉字信息处理,我们所要的技术外国人不给,自己解决技术上是有可能的。”

后来,在这个报批的文件上,就有了顾明、袁宝华、李人俊的签名,他们当年的职务均为国家计委副主任。

1974年9月24日,在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下,国家计委以[1974]计字448号文批复,同意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报告同时批准由四机部召集成立“748”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郭平欣任办公室主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