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748”的诞生(1)

1974年8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召开计算机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提出了“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的建议。四机部科技局副局长郭平欣的发言让所有的与会者大吃一惊——

“从财力上讲,研制经费可能要超过亿元,工程延续时间可能逾十年,因此必须争取作为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立项!”

在新中国最初25年的历史中,研制经费过亿的项目,唯有“两弹一星”,“748”的分量可见一斑。

1972年2月21日下午,在阴沉的天穹下,周恩来总理迎接了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尼克松。当天晚上,北京下起了鹅毛大雪,大雪一连下了三天。纷纷扬扬的雪花迅速覆盖了这片苍黄的土地,大地凝冻。

按照安排,2月24日,尼克松和夫人将要游览八达岭长城。望着总也停不下来的飘雪,总统的随从和幕僚们忧心忡忡,不知道这80公里的低等级公路将充斥着怎样的危险。

然而,就在头一天晚上,数十万北京市民和解放军官兵拿着铁锨和扫帚在德胜门和八达岭之间蜿蜒的路途上,开始了一场扫雪大会战。直至东方微曦的时候,那条通往长城的必经之路,已经没有一片积雪了。

此情此景,让所有的美国客人们目瞪口呆——中国人的力量如若集合起来,将产生怎样匪夷所思的结果!

当天,叶剑英元帅陪同尼克松登城远眺,巍峨险峻的八达岭一片银装素裹。

集合起来的力量也会使人不快。在那一个星期,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杭州,商店里的物品明显丰富了许多。更让人意外的是,新华书店里竟摆上了《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久违了的中国古典书籍,对恰好路过书店的人来说,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惊喜,他们迅速排成了一个长队,但是,很快他们就被告知——不卖!这是做给美国人看的,哪里有这么多《水浒》《三国演义》,库里早就空了。

那些随团前来的美国记者立刻就嗅到了这令人不快的气息。为此,周恩来总理还专门就新华书店的弄虚作假向客人们表示了歉意。

这种尴尬让周恩来记忆深刻。他非常清楚当时中国出版界的窘境,全国印刷厂除了印刷《毛泽东选集》和“两报一刊”“两报一刊”特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之外,别的就基本不能保证了。

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有一个统计,1966—1970年的五年共出书2729种(可以对比的是:1978年1.5万种,1997年12万种),除毛泽东著作和少量马列著作外,这五年“两报一刊”社论和所谓大批判小册子竟占总印数的75.8%,文化教育类图书五年中只出了五种。

这真的是一段极为不堪的历史,八亿中国人的读物只剩下了《毛泽东选集》四卷和“两报一刊”社论以及革命大批判文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