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三:为了谁

2006年10月10日 温情室

*人生之路需要轻装上阵。

为了克服选择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感,都市中的人们往往选择确定的目标,来装点自己的人生旅程。比如,方先生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爱人一个稳定舒适的家,给自己的父母一副很富足的外在映像,以满足父母内心的荣耀感。罗女士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外企打拼,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父母可以安度幸福的晚年,同时也可以给自己的丈夫一个交代:为了这个家,她一直都在尽着责任。

在人们背负着惶惑责任的初始阶段,或许这会成为克服恐惧的途径,但逐渐地,这种责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比如,丈夫的背叛,孩子的不思进取,父母的生老病死,这种责任的压力无形中变得虚无和无意义。这个时候,心理的个体出现了疲累。

已近四十岁的FM女士来到心灵工作坊里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踌躇满志的,但说到底只有责任二字,她总会不由自主地谈论自己为了儿子,为了女儿,为了丈夫,为了年迈的父母,必须要如何坚韧地努力,如何跋涉地走在不变的路上,即便做牛做马又有何妨,云云。类似言辞乍听之下,蛮像是一番慷慨激扬的陈词滥调,看得出来,她有多么疲累和纠结。

FM女士说,虽然自己每天很辛苦地挣钱,说是为了给父母安排更好的生活,但他们其实根本不需要,而女儿和儿子相反觉得很压抑,丈夫也有一种深深的被剥夺感。无形中,她感觉到自己像是被看不见的套子装起来了。

FM女士曾经试图放下这些,但她总是做不到。她很无助地说:“林老师我该怎么做呢?不为他们活着,我还有什么理由做事?”我给她开出的作业单子就是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放下选择的恐惧感。她显然不太乐意接受这种看似“堕落”的人生。但没过多久,她跑来告诉我,说自己真的学会放松了。换一种人生的感觉,就像是年轻了十岁。

催眠中FM女士说起了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很早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很坚强,一直都没有再嫁,含辛茹苦地养大了他们兄妹四个。在她的记忆里,母亲的形象是无比高大的。她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别怕,有妈妈在,不会让你们吃不上饭。为了你们,妈妈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FM女士的责任意识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潜意识的层面中。她甚至都不明白自己是在无意中将家庭的重担挑了起来。她说在12岁那年,偷偷出去做小工,挣了十块钱,拿回家来给母亲买了个花头巾,她看见母亲的脸上已经有粗粗的皱纹,但戴着花头巾依然那么年轻漂亮,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像FM女士这种生存的理由,正是通过外在意志力强加给内心的一种驱力,谁也无法否认这种崇高性,不过这种心理模型,其实细究起来却是很耐人寻味。

按照行为心理学来说,人做为一个行动的主体,其前途和命运永远取决于自己的选择。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是自由的,是无所依靠的,必须自己创造自己,这就使得选择成为孤独的源泉,使得人在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候,总是处于一个脱离一切的、像大海中的孤岛一样的天地,时刻被一种根本的、永恒的、难以排遣的孤独所包围。这种孤独,就是选择的孤独。

然而,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未来的难以把握,命运的无法捉摸,这就使得选择又成为烦恼的根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做出某种选择的时候,总会出现左右为难、心烦意乱的情形的原因所在。

在人性的本质当中,因为完全处于孤独中,既然做出了自由的选择,那么就意味着人必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来,包括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要负完全责任。与此同时,这种责任又具有不确定性,面对未知的不确定,个体本身的心理世界就犹如进入危险的禁地,处于一种害怕被与之对立的世界遗弃、作弄、伤害的恐惧之中。这种恐惧就是选择的恐惧。

在选择之后的孤独、烦乱、恐惧三位一体的折磨之下,人的心理世界出现了对超越的渴望和驱动力。因为精神世界的自然和谐,能够让超越选择本身的内在心理出现了追寻自然法则,取得人天合一的心灵宁静和神圣的安详中。

这就是心灵工作坊的意义所在。这种心灵的成长目的,就是得到超越于自我的内心宁静所在。实质上这并不是一种堕落和退却,而是一种休憩和修炼。当我们看清自己背负的不过是自己强加上去的一种符号,那么符号对于自己来说,就成了自己一厢情愿束缚在对方心头上的重桎。道理很简单。

人生之路走的时候,谁都希望轻装上阵,但当你背负亲人的嘱托和期望的时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使其成为一道紧箍咒,束缚心灵的自由,更牵绊了向前飞奔的翅膀。我们不论是为了什么,只有一条,获得内心成长的忘我,这才是终极的目的所在。

忘我不意味着放弃责任,不意味着放弃追求,而是一种心灵成长的契机。为了谁活着,说到底都是为了心灵深处的那一份喜乐,也即——毫无痛苦地从选择的状态中抽身而出,将所谓的恐惧和责任融化在真实的世界中。这才是我们心灵的方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