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开篇首联即用典,这在一般的七言律诗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该典故出自《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问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李商隐化此典故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简洁有力地对国与家诞生与消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本联并无华丽辞藻,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警醒。
颔联“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两句各自用了一个典故。前一句来源于《南史·宋武帝纪》:“宁州献琥珀枕,光色甚丽,价盈百金。时将北伐,以琥珀疗金创。上大悦,命碎分赐诸将。”说的是南朝宋武帝时期,宁州进献了一个雕刻精美的琥珀枕,光色艳丽,价值百金。恰逢当时大军北伐,军队作战金疮药紧缺,而琥珀正是绝佳的金疮药。于是宋武帝刘裕捣碎了琥珀枕,分发给诸位将领携带着出征。刘裕珍爱将士性命远胜于珍爱琥珀枕,终能成就其宋武帝的伟业!后一句则取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讲到魏惠王曾经向齐威王夸耀自己有十颗可以照亮前后12辆车的大珍珠,齐威王却说,我的珍宝是贤臣,“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用珍珠装饰的战车,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战车实际上没什么区别,与战争的胜负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而用其乘载能人贤士,给予他们无上的荣耀,国家兴旺发达,指日可待啊!
颈联两句同样用了典故:“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青海马在这里指的是支撑国家的栋梁之才,蜀山蛇指的是借用《华阳国志·蜀志》所载的当年蜀国五壮士拔蛇而导致蜀山崩塌,蜀路大开,最终使得蜀国灭亡的典故,暗指亡国的祸胎,横行无道的奸佞小人。这两句隐隐有亡国灭家是为天意之感,可见玉谿虽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却苦于仕途不顺,皇帝又为家奴所钳制,故而心生一种茫然无力之感,他无法解释国家衰亡的真正原因,只能“诬赖”于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