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失意,不过如此(1)

心态决定状态,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正因如此,看似圆满的不一定就是幸福的,而有些残缺的也不见得不幸,生活需要转变念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方至暮年,也许在你达到成人辉煌的顶点后,你才体会出来 ,“淡”竟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人生失意,不过如此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入蜀。看着眼前山河破碎,玄宗想起那日君臣问对,询问众爱卿对安禄山其人评价如何。众人但唯唯诺诺,一心捡好听的话讨好自己,说安禄山忠心可鉴,说皇上圣主英明。当中有那么一个风度翩翩的人却与众不同,他说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想到那日自己竟然还恼怒此人与自己做对,而今日自己落得这般地步,玄宗不禁痛哭涕零。然而此时,那位风度翩翩的相公早已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因病去世了。

玄宗想及的翩翩相公,生自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姓张,名九龄,字子寿。相传他尚在娘胎时,算命老先生就告诉他老爹“你的儿子是个非凡人物”。果然,张九龄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三十岁就中了进士做了校书郎,五十五岁的时候做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但是,因为张九龄耿介直言,接连反对玄宗中意的李林甫、牛仙客当宰相,终于被李摆了一道,做了三年多宰相后被罢知政事。之后又因为他以前举荐的一个人犯了事,而被连坐,被贬为荆州长史。

亦步亦趋地爬到了权力高层,然后又跌回来,于是乎张九龄同志就感染了一种人类的通病“失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