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理论界的鲁迅”
李达(1890—1966),字永锡,号鹤鸣,曾用笔名江春、李特。1890年10月2日生于湖南零陵县(今永州)一个农民家庭。
李达天资聪颖,15岁时考上永州中学。1909年,李达考入京师优级师范学习。学了两年就觉得学政腐败,老师们迂腐,学生们也跟着迂腐。他认为中国的贫穷落后,皆因科学的不发达,只有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富国强民。辛亥革命的爆发一度使李达看到了希望,但是随即而来的袁世凯上台又使他失望至极。他渐渐看到,教育救国似乎也不是出路。受孙中山“大办实业,以利国富民强”思想的影响,李达开始转变为“实业救国”的信奉者。
1913年,李达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湖南公费留日机会,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在日本学习了理工科。李达的学习十分刻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日语、英语和德语,但也正是因为学习过于劳累,生了重病,便不得不回国,一边开药店一边养病。
李达在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与李汉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第一次到日本留学的时候,曾经对“实业救国”感兴趣。“我们沉痛地感到。日子是过不下去了。如果不寻找新的出路,中国是一定要灭亡了,可是新的出路又在哪里呢?当时我们就像在漫漫长夜里摸索道路的行人一样,眼前是黑暗的,内心是极端苦闷的。”正在这苦闷的时候,十月革命轰然发生,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让他有了新的方向。1918年,他放弃了学习理科,而是埋头钻研马克思主义。
1918年,有一件事使李达等人坚定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苏俄的向往。5月,李达与李汉俊等人组成了留日学生救国团,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这是我国学生运动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影响遍及京津沪等地。但最终斗争还是以失败告终,这对他们的打击是很大的,他们一直信奉的“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想法被泼了一瓢冷水,看来在反动统治下单单搞些游行、请愿是救不了国的。“只有由人民来推翻反动政府,像俄国那样走革命道路。而要走这条道路,就要加紧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理论,学习俄国人的革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