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3)

接到李大钊寄来的《青春》,陈独秀一气读完,深深为李大钊的浩然正气所触动,陈独秀忽又想起章士钊对李大钊的评价:“才不如识,识不如德”。他嘴角不禁浮起一丝笑意,自言自语道:“守常(编者按:指李大钊,下同)其文如其人啊!”

正如陈独秀所料,《青年杂志》影响迅速扩大开来,但是树大招风,康有为于9月20日发表致总统总理书,主张“以孔子为大教,纳入宪法”。这显然与《新青年》所主张的革新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陈独秀针锋相对,在10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2卷2号上,他提出学习西洋文明的主张,认为“不必远道乞灵于孔教”,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文学革命风潮。此后,《新青年》的影响继续扩大,在国内有发行处74处,国外已发行到新加坡。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他向教育部请示派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就任文科学长,在北京大学校园里一时议论纷纷,赞同与贬斥沸沸扬扬,引发了一阵风波。风波平息下去后,陈独秀住到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今20号),《新青年》编辑部同时搬到了北京。

1917年1月底,陈独秀为继续倡导文学革命,响应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写了《文学革命论》:“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翻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暸的通俗的社会文学。”结尾,他豪气干云地宣称:“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

陈独秀始终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活跃在批判封建主义的最前线。《新青年》直接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并推动它在全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1919年6月,陈独秀因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遭到反动政府逮捕,在监狱中关押了98天才被释放。这期间陈独秀受李大钊的影响,思想慢慢发生转变,逐渐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