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表面的世俗化特征,并非真正的世俗化(3)

一、政教分离原则和信仰自由的原则

政教分离与信仰自由的原则,起源于基督教中耶稣对弟子的教诲,成形于新教的“因信称义”教义。

在基督教史上,最先提出政教分离原则的是耶稣。据《圣经》记载,在回答法利赛人提出的是否应该向皇帝纳税的问题时,耶稣回答说,“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众所周知,恺撒是耶稣时代罗马皇帝的称呼,在这里,恺撒代表世俗政府,上帝代表宗教,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政府的归政府,上帝的归上帝”。这句话,被后来的新教徒认为是政教分离原则的教义依据。

早期的基督教徒忠实地执行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他们从来没有尝试去干涉政府的世俗权力,或者尝试去让教会行使政府的权力,很长一段时间,基督教仅仅作为民间信仰在社会流传。到了罗马帝国的晚期,从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开始,基督教成了国家支持和维护的宗教,开始了与政权的结合。以后的皇帝也看到了基督教的可利用价值,开始尊基督教为国教。这个时代的政教结合,还仅仅是政权对教权的干预,反映着基督教作为民间信仰承受政权压迫的传统,政权力量优越于教权,教权则对皇权的世俗事物尚无实质的影响,皇帝除了在精神上受宗教的影响之外,不让教会人士干涉世俗的统治,也不会给教会以世俗的权力。比如在君士坦丁时代,君士坦丁就称自己为主教中的主教,并且在君士坦丁的主持下,教会平息了教义的争论,形成了著名的尼西亚信经。

发展到了天主教时代,天主教的教义中因为包含有“因行为称义”的思想,以及因为欧洲的王权的宗教结合的需要,基督教开始了与政权的密切结合,王权的代表者往往就是教权的首领,执掌和管理着教会,或者教会被赋予了相当程度的世俗权力,成为近似于政教合一的宗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