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初露峥嵘:从克格勃到总统的铁血蜕变(1)

1975年,苏联的触角伸入东欧和中亚,普京进入克格勃;

1991年,苏联解体,普京退出克格勃,踏足政界;

2000年,俄联邦内忧外患,普京当选总统;

……

一个人,和一个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屡屡碰撞出一种相同的声音。普京,关键时刻总是会选择这个国家;而俄罗斯,在必要时刻,也选定了普京。

第一章 从克格勃做起:普京鲜为人知的特工生涯

它是一个独立机构,不受政党控制,亦脱离议会监督。如果说该机构也有意识形态,那这个意识形态就是致力于实现国家稳定和秩序。如今,效力于此的人们,不仅将自己看做是克格勃的继承者,更自视为当年沙皇秘密警察的继任者……

——《普京与俄联邦安全局的权贵之路》

克格勃——神秘的特工组织

俄罗斯的情报人员可谓历史悠久。最早是16世纪就出现的负责侦察并扫除叛徒的沙皇禁卫军,他们黑衣黑马,系在鞍上的狗头和狼尾扫帚象征着他们的使命。

苏维埃政权初期成立了“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简称“肃反委员会”,又称契卡,由列宁的战友捷尔任斯基担任首任领导。当时该组织针对的是国内各种反对势力和敌特的猖狂破坏活动,尤其是各种对领袖的暗杀活动,“以红色恐怖压倒白色恐怖”,这在当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契卡成立之初,普通民众对其工作还比较配合。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名外国间谍不小心将文件掉在地上,就被当地居民揭发。当时,契卡领导人捷尔任斯基就说过:“你的被捕是一种必然,因为你面对的不只是契卡,还有广大群众雪亮的眼睛。”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契卡在“肃反”期间制造的大量冤假错案,其声誉在民众心中急剧下降,而且引起了人们的极度恐慌。当时的情报首脑贝利亚让人做梦都怕,用中国一句老话来说就是甚至可以止小儿夜啼。契卡的种种过火行为,给这段历史留下了许多痛苦的痕迹。

1954年3月,苏联特工组织改名为苏联安全委员会,简称KGB,也就是克格勃。

冷战时期,民众开始用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态来看待特工。一方面,特工的种种特权让人羡慕;另一方面,特工无处不在,凌驾国家机关、决定人生死祸福的莫大权力又让克格勃一度成为“恐怖”的代名词。

当时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木乃伊,但是无论如何无法弄清木乃伊的年龄。事情交到了克格勃的手中,几位特工忙了一早上,就得到了很肯定的答案:“查清楚了,3147岁。”考古学家震惊地问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特工指着木乃伊回答:“很简单,他招了!”

克格勃在当时承担着十余项各种不同的功能:收集情报、守卫边疆、保护领导人、打击谍报活动和持不同政见者、密切监控方方面面的苏联人民生活等,从教堂到军队他们无处不在。甚至当时任何一名有幸在俄罗斯境内旅行的外国人,都会被当地克格勃成员跟踪。

克格勃的触角在当时伸向四面八方,大学、工厂等等无孔不入,但它却一直受到苏共的严格监督。

苏联解体前的克格勃机构设置大体如下:

第一总管理局:负责国外情报,在全世界建立了广泛的情报网,开展各种活动。

第二总管理局:负责反间谍。

第三总管理局:负责军队内部的反间谍工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