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草根本色:普京不为人知的青春岁月(7)

——他曾在封闭的、专门的职业侦察员学校学习过,他曾经像个苦行僧一样拒绝一切可能影响自己的诱惑,只为了专心学习专业知识;

——他有很强的判断力,而且冷静而清醒;

——他曾经认真地练过体育。因为他认为,身体素质是今后职业生涯中能经得住高强度和超常规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的必要准备;

——尽管他在音乐方面“绝无天赋且愚钝”,但还是花费时间去试图理解音乐的真谛,以期对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他练过跳伞;

——开始时,他心目中的侦察员全都是丰功伟绩。不过,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他终于明白,这项工作由无尽无休的耐力和警觉构成,他的成就靠无数件日常小事换来;

——他除了有侦察员所需的组织能力、行动能力等职业天赋外,还能慧眼识人;

——他的记忆力和自制力都非常卓越;

——他学过德语,惟一一次国外工作经历在德国。

看过以上资料后,相信很多人会大胆推断这里所说的主角就是普京。然而,你错了!这段文字和普京无关,它是作家瓦季姆·科热夫尼科夫在《盾与剑》小说里用来描写主人公、苏联侦察员约翰·魏斯的。这部小说于1965年发表,当时的普京只有13岁。也正是那一年,普京开始从事体育活动。而当普京满16岁时,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

普京当年一位朋友的回忆说得非常到位:“我们读《盾与剑》都入了迷,一连翻阅了好几次,电影更是场场不落。那时,我们白天谈论的、夜里梦到的都是侦察员。”

毫无疑问,文艺作品中赤胆忠心、疾恶如仇、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感染了年幼的普京,于是,他放弃了成为一名飞行员的理想,做出了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选择:当间谍去!到克格勃当间谍!因为,在他心目中,一个人能办到一支军队办不到的事情,一个间谍可以决定上千人的命运。这种刺激,是每个做过英雄梦的少年都难以抵挡的诱惑。

当时的普京很坚定,他在一篇作文《我的理想》中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间谍,尽管全世界所有人对这个职业都不会有任何好感,但是要报效祖国和人民,我一定要去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自己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自己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这篇立意远大、论述精彩、言简意赅的作文让普京当时的老师大感震撼,同时也证实了普京确实在少年时期就萌生了去克格勃当间谍的理想。

普京想到克格勃去做对外侦察工作,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瓦西里·舍斯塔科夫——普京的队友和朋友——的回忆可以印证这一点。“在体育队集训期间,普京利用训练的间隙认真备考。为了大学毕业后去当侦察员,所以毫不犹豫地在体育和学习之间做出了选择:要把学习摆在第一位。”

维克托·鲍里先科记得也很清楚,当时,在普京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幅侦察员的照片。普京后来证实道:“这个人是杨·卡尔洛维奇·别尔津。”作为列宁时期苏联情报机构格鲁乌的开创者,杨·卡尔洛维奇·别尔津是契卡曾经非常著名的侦察员,此人在当时普京的心目中,是当之无愧的人生榜样和国家英雄。

相信受当时文学作品和社会氛围影响,当年的小伙伴中,梦想成为侦察员的大有人在。然而,在这些小伙伴中,只有普京把这种梦想坚定下来,并积极付诸行动。而在其他人的眼里,去克格勃当间谍就好像是去火星旅行,也只能当做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对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