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重回权力巅峰:普京的又一个振兴梦(2)

普京上台执政之初,俄罗斯社会有着两个最强烈的民意期盼:一是期盼稳定,所谓“苦乱久矣,人心思定”,多数人厌倦了政治作秀、党派纷争,希望有一个强势政府和政治强人扮演主持社会公正、平定天下的角色;二是期盼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恢复民族自豪感,这一情感在俄罗斯人的精神中有着很深的历史根基,在艰难挫顿之际更为强烈。在这一民意背景下,普京可谓应运而生,顺时而行,获得了极高的民意支持。

普京继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巨大权力,“决定国家内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可以任免包括总理在内的国家重要行政官员。而对他的惟一制约就是任期的限制——宪法规定,总统每任4年,只能连选连任一次。

2004年,尽管对自己连任很有把握,普京还是在总统选举前几周,突然解除了总理卡西亚诺夫的职务,令没什么波澜的选战倏然翻出些浪花来。

在俄罗斯,普京的旗帜是秩序、法治和社会公正。为此,他不惜向经济寡头开刀,向地方诸侯收权,得罪于巨室。普京强化中央集权和社会调控的做法赢得了许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欢迎。

此后,普京完全掌控了俄罗斯政坛的走向。在他8年任期期满的2008年,人们对俄罗斯政局将要发生的变化产生了无数的猜测:下一任是谁,普京不当总统后会去做什么?而普京则在大选之前高调宣布:完全支持梅德韦杰夫参选,自己则出任新政府的总理。

于是梅德韦杰夫的美德被一下子发掘出来:低调、实干、人品好、忠诚、有修养、从政经验丰富。一瞬间,一个有能力的好人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其民调支持率也从11%跃升至45%。在普京的包装下,梅德韦杰夫在2008年的俄罗斯总统大选中成功胜出,成为俄罗斯政治舞台的新任主角。

但是,梅德韦杰夫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人格,换句话说,他只是普京的傀儡。在任期间,梅德韦杰夫修改宪法,将俄罗斯总统的任期由4年调整为6年,为此后普京的王者归来埋下伏笔。

2011年12月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落下帷幕,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以近乎半数的比例再次成为俄罗斯国家杜马(下议院)的第一大党。这次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的格局,为普京在俄罗斯政坛的卷土重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然而,普京再次走向台前的道路并不十分平坦。在杜马选举之后,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指出,在莫斯科等地的一些投票站有许多选票在投票前就被放进票箱了。一些投票站,有些人“冒充”俄罗斯共产党监督员进入投票站,真正的监督员则被禁止入内。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则提出,一些地区“根本没有进行选举”。欧盟安全组织的选举观察员则表示,选举筹备工作“干预了政治竞争,使竞选缺乏公平”,他们也注意到了选举中的欺诈行为,包括有人“堵住投票箱”等。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11年12月5日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外长会议上表示,俄罗斯这次国家杜马选举“既不公平也不自由”。而且,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12月7日接受国际文传通讯社的采访时也表示,选举“存在大量弄虚作假和舞弊”,“结果没有反映出人民的意愿”,必须“重新举行选举”。

2011年11月5日晚上,莫斯科爆发了数千名示威者走上街头的示威抗议活动。抗议人群指责选举中存在舞弊,反对普京继续对俄罗斯统治,他们高喊“俄罗斯不需要普京”“窃贼普京”等口号。此后的12月10日和12月24日,俄罗斯两次爆发大规模抗议大潮,波及的地域从圣彼得堡到西伯利亚。一些西方媒体甚至预测,普京正在失去对国家政权的控制。然而,他们错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