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仍未回暖的寒风中,金门岛料罗湾战船密布,旌旗猎猎,400艘船舰和25000名将士,在郑成功的亲率之下,向着海峡对岸出发了。这是一场志在必得的战役,说到底郑成功与他的军队此时也没有再输一场的资本了。
作为向导,何斌也一同东去。
次日凌晨,郑氏大军抵达澎湖,四月初一浩浩荡荡的郑家舟师又在薄雾之中驶进鹿耳门,从赤嵌楼以北的禾寮港登上了台湾岛。
这一天是1661年4月30日。这个日子后来被历史记住了。
从鹿耳门外海进港其实有两条路:南航道口宽水深,但有荷兰军舰停泊那里,岸上又有重炮捍御航道;另一条航道就是鹿耳门了。
有一张1626年西班牙人绘制的台南港口古地图,勾画出了当年鹿耳门地势之险要——狭窄、细长,而港道下的暗礁更是幽深莫测。郁永河在《裨海记游》中也曾这样写道:“鹿耳门内浩瀚之势,不异大海,其下实皆浅沙。若深水可行舟处,不过一线,而又左右盘曲,非素熟水道者不敢轻入,所以称险。”正是由于鹿耳门航道水浅礁险,水路却长达数十里,之前荷方又以破船将水道堵塞,只有涨潮之时,才能容船通过,所以,荷方掉以轻心了,认为郑氏军舰根本不可能从那里通过,便只在南航道上备有大炮。
熟读兵书的郑成功决定铤而走险,避开南航道,从北航道长驱直入。行动前,他特地焚香祈祷:“成功受先帝眷顾,敢不竭力,无如寸土未得,依然孤岛危居。今天冒波涛前来收复台湾,苍天如保佑我,富假我潮水,助我行舟。”
4月29日黎明时分, 热兰遮城上的荷兰哨兵发现海面上突然冒出一片船舰,慌乱之下连忙向揆一禀报。揆一登城后,持望远镜察看一番,竟然笑了。这时候他还是自信的,认为自己有枪有炮,并且部队训练有素,再多的“唐船”又如何?它们照样落得葬身此处的下场。
郑成功率部果然向南航道驶来,并且喊声震天,炮火不断,做出将要冲过南航道的架势。而北航道上却毫无动静。用孙子兵法作解,这叫声东击西。荷兰人果然上当,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南航道上。不料午后海水突然大涨,而那些摆出架势大有向南面进攻的郑家船舰,却突然掉转航向,向北而去。
有何斌所绘的地图引路,在薄雾四起中,这些船只顺利从鹿耳门陆续驶入了。
郑成功以手加额,兴奋地慨叹一句:“此是天哀怜孤家!”
当时荷兰驻守在赤嵌城中的军人约400人,而驻守在热兰遮城内的也只有1100人左右,兵力虽不多,但武装先进,城堡坚固。在登陆后不到两小时,郑成功军队就占据了有利地形,并扎营修工事,将互为犄角的赤嵌楼与热兰遮城分隔开来。他又用上了自己最喜欢的老战术——以静制动——先将赤嵌城团团围住,切断水源,隔绝供给。(郑成功收复台湾宣传画)
零星的交火持续进行,荷军数次组织进攻,最后都无功而返。
7天之后,赤嵌城里的荷兰人撑不下去了,放弃城,乘船离去,离去时他们从郑成功那里得到了80袋米、10只活猪、10只绵羊与山羊等物品。这是怀柔政策,郑成功让赤嵌城里的荷兰人动员热兰遮城里的荷军也放下武器。
然后,郑成功部队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对热兰遮城形成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