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借父胁子(2)

这期间,另一个西方列强也曾到台湾分过一杯羹,那就是西班牙。

早在1565年,西班牙就已经在菲律宾建立了第一个东亚殖民据点,它千里迢迢盯上这里,一则为了财富,二则为了传教。1624年荷兰占据台湾后,西班牙海上航行的经济贸易受到威胁,于是,1626年,西班牙驻马尼拉总部就派遣提督安敦尼率舰队,开进台湾北部基隆港。恰如荷兰人为了长期落脚,在安平修建了热兰遮城、在台南修建了赤嵌城一样,西班牙人也修起了一座基隆城。两年后,又一批西班牙舰队开到台湾西北岸的沪尾(今天的淡水),修建起一座圣多明哥城。之后,他们再沿淡水河而上,渐渐占据了台湾北部的大片土地。

但西班牙人在这里呆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仅16年。他们本来指望凭借北台湾展开对日贸易,获取东方财富,不料推行锁国政策的日本并不准许西班牙船只靠岸,钱挣不到,却还得依靠马尼拉提供金钱维持北台湾驻军的花费,这笔账算一算确实有些亏,西班牙只好渐渐将这里的驻军人数减少。

这是占据台湾南部的荷兰人非常乐意看到的,他们很高兴,因为有了可趁之机。

1641年8月,荷兰人率领3艘战舰和300多人抵达基隆,要求西班牙人投降,未果。1642年8月,荷兰人再次派兵北上。这次不仅增加了兵力,并且不再磨嘴皮,干脆来硬的,将炮口朝向城内,直接射击。

西班牙人无力抵抗,仅仅坚持了10天,就开城投降了。

西班牙人一走,北台湾也尽归荷兰人手中。偌大一个台湾,都成了荷兰人天下,鹿皮、樟脑、槟榔、米、砂糖,这里丰富的物产令他们获利颇丰,每年从台湾输出的货物价值都达几百万荷兰盾。1638年,单输往日本的鹿皮,就有15万张之多。“台湾真是公司的一头好奶牛”,这是当时他们的一个总督在喜不自禁中说出的话。

那些年,除了1628年郑芝龙组织大陆移民赴台垦地开荒外,零星来台的汉人一直持续不断。同宗兄弟或者同族、同村的亲戚熟人相互帮衬,一起搭船东渡,这在闽南各地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宗族观念根深蒂固于他们的脑海里,在披荆斩棘的艰苦岁月里,彼此为盾,互相取暖,也尤为重要。从有限的记载里可以看到,单1637年下半年,就有19艘船运载了1953人到台湾,1638年1月至11月,则有31艘船只运载了3263人到台湾。1646年清兵入关后,战乱与饥荒又使大量大陆百姓往台湾迁去。据荷兰东印度公司1647年统计,单赤嵌附近的耕地,就比两年前增加了近一倍。

这一时期,在台湾的大陆移民已经有2万人左右了。

地耕出来,物产也接连有好收成,一茬茬沉甸甸的粮食令千辛万苦东渡来台的人有了丰收的回报。然而荷兰人眼却红了,他们开始强征重税,这样那样、此项彼项,总之是生着法子发狠掠夺。凭什么?当地人与大陆移民忍了很久,最终没忍住,反抗相继展开,各地战火此起彼伏。不就是一条破命吗,豁出去拼一拼,说不定就能改变点什么。

郭怀一就是这么想的。

泉州同安人郭怀一传说曾是郑芝龙的旧部,当年郑芝龙归顺明王朝,将队伍一把拉回大陆,但郭怀一却没有跟随,他已经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更愿意留在山高皇帝远的台湾,在今天的台南县永康市一带从事拓荒垦殖。但自由的日子终于还是被荷兰人毁掉了,荷兰人每月都对在台湾劳作的汉人征收高额人头税,越收胃口越大,1651年,人头税平白无故突然又提高了整整一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