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郑一官(2)

泉州德化县浔中乡宝美村《德化星坊南市族谱》里,记载着关于当地苏姓家族的迁移:“苏氏一族于南宋绍兴年章节分支仙游南门、兴化、涵江、泉州晋江……台湾,散居各处。” 很显然这份族谱是后人所著,因为那时的台湾其实还被称为“琉求”。

而到了明中叶,漳州人林道乾以及出生于广东省潮州饶平县的林凤等数个海盗集团,又以台澎为据点,呼啸在海上,风里浪里驾船驰骋。他们的随从,从几百至上万人不等。以澎湖为基地的林凤,最盛时据说曾拥有船舰300多艘,人员40000以上。

如果时光往前追溯,会看到另一种景象。

早在13世纪时,因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写的那本《马可?波罗游记》,而使东方的富裕与神秘深为欧洲人所眼热。15世纪初期,欧洲国家开始了对外的扩张,通往印度新航路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了,欧洲与亚洲的距离刹时缩短,世界进入了海权时代,原为欧洲大陆边陆的几个大西洋沿岸国家,借此登上世界舞台。而远东海面,至17世纪初,则已成为欧洲三国角逐的形势:葡萄牙租下明帝国的澳门,西班牙殖民菲律宾吕宋岛,荷兰盘踞爪哇。重商、攫取财富,他们各自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远东海面展开商业和殖民的竞争。而台湾,因为恰好处于三角争斗的范围之内,于是成了几大帝国角逐的猎场。(马可?波罗)(马可波罗简介)

相对于西班牙与葡萄牙,荷兰人是最晚来东亚的。但此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已经在跨越重洋的征战中养成了强大的势力与胃口。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它首先是一个殖民与军事组织,其次才是一个经济组织。1603年8月,东印度公司在荷兰出售了1200大捆来自中国的生丝,获利250万荷兰盾,实际上,这批货物是同年2月25日船长希姆斯柯克在柔佛(即今新加坡)海面的一艘葡萄牙轮船上抢来的。同年7月,韦麻朗船队在澳门附近又截获了一艘驶往日本的葡萄牙船,船上的中国生丝后卖得140万荷兰盾。这两次抢劫事件所获利润相当于东印度公司原始资本的56%。更重要的,中国物资居然可以获如此厚利,也让他们目瞪口呆,胃口跟着也膨胀起来了,然后更急切地要把手伸出去抢夺。(海上马车夫油画)(东印度公司简介)

荷兰人在爪哇岛的落脚点是巴达维亚城(现在的印尼雅加达)。最初几年,贸易的发展没有预想的顺利。为了更方便地开展东方贸易,他们认为必须在中国本土或附近的岛屿建立一个据点。中国沿海几个地方进入他们筛选的视线:第一是已经被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第二是九龙江河口、围头湾内的厦门岛与金门岛,第三是澎湖,第四才是台湾。

按照这个序列,他们首先对澳门下手了。

1622年6月24日,荷兰出动千余人,发动了与葡萄牙争夺澳门的战争。衔在葡萄牙人嘴里的那块肥肉,荷兰也想抢啊。显然荷兰人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葡萄牙人也不是软主,一番交手,荷兰人以失败而告终。

就是这之后,澎湖岛进入荷兰人的视线里。

澎湖居于台湾海峡中央,由64个岛屿组成,西面距厦门75海里,东面距台湾岛最近处仅24海里,是东亚海运的咽喉部位。据史籍记载,隋大业六年(610年),汉人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即960~1368年之间,汉族百姓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后,又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知府汪大猷派水军造屋200间屯守澎湖,并把澎湖划入泉州府辖下的“编户”管辖,这是大陆封建政权首次在澎湖地区常年驻军,进行有效统治。从此台湾开始开式纳入中国封建王朝的势力范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