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环形山:国债

第二部分 偿债承诺

第4章 月球环形山:国债

破产绝非儿戏。

——卡莱尔

假如你曾沿着曼哈顿第六大道至第四十三街行走,抬头便可见一块13位数字的大横牌,我上次见到它是在1999年10月17日,上面的数字为:

5 601 723 423 979

这个数字之上有四个字 “美国国债”,数字前面是美元符号,下面还有两个统计:“平均每户73 191美元”和“每秒增长10 000美元”。

这块横牌只是历史的一段小插曲,它是那场关于美国公共财政激烈争论的遗留物。公共财政曾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在美国政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1986年,罗纳德·里根财政政策的批评者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则文章,警告人们日益膨胀的国债将导致“共和国的灭亡”。保罗·肯尼迪将1985年国债总额(1.8万亿)看做是美国信贷过度扩张的征象,并悲观地补充道:“历史上除了美国,在和平时期如此增发国债的大国仅有18世纪80年代的法国,而它的财政危机也导致了国内的政治危机。”

假如美国国债每秒1万美元增长速度数据可信的话,那么到2001年初美国国债将会达到14位数:10万亿美元。而克林顿总统却能够在2002年2月宣称,以他最新的财政预算计划,到2013年美国国债将全部偿清,这也意味着国债的增长速度为每秒-1 000美元。美国国债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把第六大道的那13位数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经济背景下来考察。

若以长远角度来审视国债,则会发现只要国家金融机制能够对国债管理得当,一座表面沉重的债务大山或许并非不妥。这些金融机制,尤其是长期国债机制,其发展的曲折之路正是解读现代历史的关键之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