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片为何屡屡得奖?(4)

我了解的玛丽娅

1997年,因为帮朋友制作《音乐之声》舞台剧,我特意搜罗该剧的各种资料,包括人物原型。当然,《音乐之声》算不上传记片,但是,它的前身确确实实是传记片,即1956年的奥地利电影《川普一家》及1958年的续集《川普一家在美国》。很少有人看过这两部影片,但玛丽娅的传记(1949年出版)不难找到。

我从纽约驱车到弗蒙特州斯多镇。事先查了川普旅游度假村的地址。在网络尚未发达的年代,我不知从哪儿来的本事,居然几通电话就搞定了。到川普家,第一印象是门口的那块草坪太像影片开场时玛丽娅在山顶引吭高歌的场景了。但这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影片是1965年首映的,而那块地他家在40年代就买下了。

玛丽娅已不在人世,她于1987年去世,当年的孩子如今已白发苍苍。我见到的两位老人是影片里靠中间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因影片对孩子的名字和性别均有改动,所以难以跟真人一一对照。川普度假村是一处滑雪胜地,山坡上有一些供租用的小木屋,但我是夏天去的,人不是很多,看样子工作人员也不多。游客见我跟一老奶奶拍照,马上围上来要求合影,她们以为她就是原装玛丽娅,其实,川普前妻的孩子中也有一个叫玛丽娅,跟后妈同名。

川普家族的名声主要是后妈玛丽娅打下的,但家族的经济命脉却不是她开创的。她写下自传后,把所有改编权都早早卖断了,所以后面舞台剧和电影版大卖,没有她家的份。但其中一个儿子擅长经商,开了这个度假村,生意不错。小礼品商店里卖的唱片多数是他们家当年的录音,一听,跟电影里的完全不同,更偏古典一些,多数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的作品,穿着也要比电影里“土”得多。

谈起往事,免不了提到片中的细节。他们有两大不满之处:一,他父亲不是电影中那种严厉的人,相反,和蔼可亲;其次,他们不是翻雪山逃到瑞士,而是坐火车去意大利,而且不是逃亡,因为他们全家都有意大利护照,去意大利顺理成章,后来去美国也是因为巡演,绝对不是生死攸关的大逃亡。想来,这是为了把故事编排得更戏剧化,但这样一来,当初后妈在家里一定会被视为污蔑父亲而抬高自己。还有一些小细节就无所谓了,如玛丽娅不是所有孩子的教师,而只是其中一个的家庭教师;她跟川普结婚11年才离开奥地利,而非蜜月一回来就撤离。

真正的玛丽娅跟电影版有两大区别:首先,真人一点也不苗条,从照片上看,她有着北欧女人的身材,起码有两个朱莉·安德鲁斯的吨位;还有一点更关键,不是我那次探访得知的,而是近期因为川普家族争遗产而爆出来的——玛丽娅性情火爆,脾气很大,经常大声叫骂、甩东西、踢门,孩子们很怕她。当然,没人说她心地不好,但那个性格加上那种形象,搁在电影里简直是一个大反派。难怪,消息一出,就有人在报上开玩笑:“早知如此,川普上校还不如娶了那位伯爵夫人,说不定她的脾气比玛丽娅要好。”

真正的玛丽娅仅仅活在川普族人的心中,而大众记住的玛丽娅,是那个朴实无华、有点男孩子气、嗓音堪比天籁的安德鲁斯。如果这个故事不是改编自后妈的传记,而是孩子们的传记,即便同样的内容,结果必定很不相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