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经济危机让一些人,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质疑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人们呼吁,应该强化真实货币(如欧元)、虚拟货币(如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或是同时强化二者的作用,让其成为除了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元以外的另一种选择。
在此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有关储备货币结构的规范性问题,而是更为实际的问题:世界经济的变化,会引起或伴随着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各种货币的地位变化吗?特别是,美元作为无可匹敌的国际储备货币会不会黯然失色,或者至少其地位会不会下降到要与其他两三种货币互相竞争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地步?另外,人民币会不会跻身这相互竞争的两三种货币之列,甚至可能成为其中最具竞争力的货币?本章提供了一些新的有关储备货币地位的决定因素的研究结果。第五章叙述的是未来经济和货币主导的发展道路,而本章中提到的这些结果是对第五章所得到的结论的体现。
表3–1 国际货币的作用
功能 政府的用途 私人部门的用途 国家发行储备货币的先决条件
价值储存(使交易能够长期地跨越地理距离进行) 国际储备 外国货币成为本国货币的替代品,因为后者容易出现通货膨胀,而且不稳定。更有甚者,外国货币甚至可能成为法定货币 通货膨胀程度低且稳定;相对较坚挺和稳定的货币;金融市场交易兴旺,具有流动性,且对外开放
交换媒介 外汇干预的工具 支付方式,进行贸易和金融交易 输出量、贸易量和金融占全球的份额较大;金融市场交易兴旺,具有流动性,且对外开放
记账单位 盯住本国货币的工具 结算贸易和金融交易 输出量、贸易量和金融占全球的份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