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67年,有上千人质从正在走向衰亡的希腊被带到了罗马。这些人都是希腊上层社会的人物,三十六岁的波利比乌斯也在其中。
当时的罗马人非常推崇希腊文化。所以,他们没有把这些被带到罗马的希腊人质关进监狱,也没有软禁于某个地方,而是安排在罗马共和国境内城镇及村落的有权势人家中。他们享有充分的自由——除了希腊,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旅行。
……
公元前150年,希腊人质获赦回归祖国。十七年前的一千人此时只剩下三百人。
和同胞们一起回国后的波利比乌斯和西庇阿?埃米利亚努斯的友情依旧。他频频到访罗马,还和已经当选为执政官的西庇阿一起参加了于公元前149年开始的、持续了三年的第三次布匿战争,见证了迦太基在经过顽强抵抗后终因不敌而于七月七日夜里的最终灭亡。这一年,波利比乌斯五十七岁。
到八十二岁去世前的随后二十多年里,他写下了长达四十章的《历史》。在他之前的历史作品中,大多描写的是以希腊为中心的东地中海世界。而波利比乌斯的《历史》则把着眼点放在了罗马。这是最早一部以真实事件为内容的历史作品。而第一部讲述罗马的真实可信的历史作品就这样由一个外国人——希腊人写作而成。
……
这一问让他开始了《历史》一书的写作。波利比乌斯本人在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只要不是太愚蠢,不是太懒惰,大概没有人不希望弄清楚罗马人为什么在短短的五十三年时间里,可以成就如此大业?可以处于任何政体之下?”
但是,罗马并非在五十三年前突然出现的。尽管没有过希腊人注意过它,尽管没有哪个外国人打算写它的历史,但是它依然有一段相当漫长的助跑岁月。起点可以追溯到扎马之战以前五百多年的过去,不是五十几年,而是五百几十年。罗马终究非一日建成的。
作为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我要讲述的是罗马从国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的五百年间的历史。这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漫长岁月里的故事,即使在它的鼎盛时期,它都时常处于进一步退半步的状态,何况有时候甚至后退了十步及至二十步,要想重回鼎盛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罗马后来之所以能成就大业的重要原因,基本上就是在这五百年间萌芽的。就好像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积蓄起来的力量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才开始了解其真正的价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