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勒夫金和他的两个合伙人在1959年共同创建了唐纳森–勒夫金–詹雷特公司,在创建之初他们如同其他公司一样,严格按照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定的私人合伙人制度。但是勒夫金非常清楚,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企业必须有大变革才有幸存的可能。在1970年年初,勒夫金刚当选纽约证券交易所理事会理事不久,就在一次理事大会上冷静地向其他理事宣布,他的公司从第二天起就要申请上市,其目的是为了募集更稳定的资金,从而更扎实地开展公司业务。勒夫金后来回忆道,当时其他理事们的反应异常激烈,很多年纪稍大些的理事都控制不住自己而高声咒骂起来。
反对者的领军人物是菲利克斯·罗哈廷,他是当时华尔街最受尊敬的交易员,也是拉扎德兄弟公司的执行合伙人。他对着勒夫金大声呵斥道:“你这个犹大!”虽然遭到了华尔街其他公司的激烈反对,勒夫金和他的合伙人还是坚持了他们的计划,于1970年4月完成了其首次公开招股,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成功上市。虽然他们的上市股价没有他们预计的那么高,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整个市场处于熊市,上市之后很快股价又跌落了许多,但是这个公司及其合伙人为华尔街其他的金融公司指明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公开交易的投资银行,其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投资人的资本来追求高投入高回报的交易,很多人称这种商业模式为“拿别人的钱赚钱”。而罗哈廷的公司则一直等到罗哈廷本人于2005年因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而离开公司的时候才上市。
迫于压力,在之后的几年里,不断有银行跟随着唐纳森–勒夫金–詹雷特公司的脚步,陆续上市了。在20世纪70年代,新的计算机技术促使整个金融市场更高速而且更高效地运作,也使得股票的买入卖出差价进一步压缩。五月天法案迫使银行失去了固定佣金这部分收入,而计算机系统则把投资银行的另外一大部分收入(即买入卖出赚取差价)挤得干干净净。投行必须争取更多的交易量,以交易量的总数来弥补以前每笔交易可以带来的固定利润,这样才能勉强维持赢利局面。但是没有更多的资本投入,是根本不可能提高交易量的。因此,华尔街其他的巨头们,一个接一个地追随着唐纳森–勒夫金–詹雷特公司的脚步上市了。它们之中有些动作很快,例如美林证券于1971年上市,也有些因担心上市的举措会彻底地改变企业文化而非常审慎。在华尔街所有巨头之中上市最晚的一个是高盛,直到1999年才真正完成其计划已久的上市工作。从合伙人制度到公有制的变化,包括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兼并,整个过程是极具戏剧性的。在1955年时,排名前十位的投资银行总共拥有大约亿美元的资产;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激增到了1 940亿。
唐纳森–勒夫金–詹雷特公司公开挑战华尔街的僵持现状只是揭开了冰山的小小一角。在其他很多方面,华尔街都在重塑其工作方式,这种变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大熊市时代是很常见的。还做什么事业呢?还不如就坐在股票报价牌前,随着潮起潮落的股价碰碰运气算了。在20世纪60年代,就是这种想法驱使着无数散户投资者带着他们多年的积蓄一股脑地涌入股市,到了70年代初期,由于大熊市的到来,很多散户撤资,华尔街代理股票买卖和承销的传统业务再一次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