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证券交易所改革(3)

哈克在1970年那次讲话的主要观点是,由于佣金比率问题正驱使业务外流,纽约证券交易所已不再具有竞争力。美林证券的唐纳德·里甘相信,哈克发表讲话后,会有一些会员放远眼光,改变先前的习惯性做法,开始对交易佣金进行打折,这又将进一步动摇固定佣金制的基础。里甘本人非常赞同协议佣金,并特立独行,开始公开让美林有别于其他会员。但是,来自重要券商的其他人几乎都誓死反对协议佣金。

唐纳德·里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是个很能吃苦的学生,老拿奖学金,1940年,他中途从法学院退学参加了海军,太平洋战争一路打过去,他也从瓜达康纳尔岛一直打到冲绳岛,最后退役时已是身经百战受过军功章的中校军官。1946年,他加入美林证券,此后也仿佛是从士兵到将校,晋升顺畅。1968年,他成为美林史上最为年轻的总裁;1971年,公司上市,他又当上了首席执行官。

美林证券成立于1914年,创始人是查尔斯·美利尔和合伙人爱德华·林奇,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中做交易发了大财。不过,1929年,美利尔对股市转而持悲观态度,退出了公司,也由此保住了很多钱。1939年,林奇又好说歹说,把他拉回公司,此后他们便努力打好基础,逐渐发展成美国性的零售经纪券商,专为“小散户”提供经纪服务。1956年,查尔斯·美利尔去世,此时公司有6 000名员工,分散在美国各地120余个营业部中,营业收入达8 350万美元,成为美国遥遥领先的最大经纪券商。它经手了20%的小额交易,其他交易大约也占到了15%。15年后,唐纳德·里甘接管公司,此时美林在市场份额上有了进一步提升,并且无可置疑,已成为证券承销和机构交易方面的一个领先者。它那遍布美国的营业机构好比众兽奔腾的兽群,使得其“置放能力”(新股发行或短时间内执行大手交易时,分销股票的能力)令美国企业界大为惊叹,它也因此成了更受青睐的承销商。

唐纳德·里甘像查尔斯·美利尔一样,在美林也是一个反传统的人物,对于沿袭已久的做法和传统毫不在意。他决定支持协议佣金后,同事也表示反对,他把这看做故意捣乱,不予理睬。“我们都是虔诚的资本主义者,夸耀着我们的社会如何自由,贸易如何自由。”里甘说:“但是,我们却要让佣金固定不变。这就像凯瑞·纳申(禁酒斗士),在地下室喝老酒,被人撞见一样。”里甘生性好斗,而且他觉得,凡是能松动华尔街老规矩的事物,都会帮助美林获得更多的提升市场影响力的机会。

然而,高盛公司的古斯·列维持有的观点完全不同。他接替巴尼·拉斯科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理事长之后,坚决斗争,要保护纽约证券交易所免受变化造成的影响。他认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已是一个脆弱不堪的机构,先前后台管理系统危机猛烈地冲击过它,规则变化致使帝杰证券上市后,围绕规则变化的意见分歧,又让它备受折磨。他想纽约证券交易所肯定挺不过协议佣金带来的冲击——若实行协议佣金制,所有的凝聚力、纪律约束、秩序,本是市场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都将归于一片混乱,纽约证券交易所履行自身功能的能力也将毁于一旦。同多数见多识广的观察者一样,他相信尽管纽约证券交易所实行固定佣金制,但世界上任何股票市场也提供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那样的“最佳已实现价格”(即剔除佣金后的价格)。虽然他每天都得应付“软美元”、“佣金让渡”、“佣金回扣”这些问题,但认为最低佣金比率制仍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核心所在,需要加以捍卫。他很反感里甘和其他一些人——他们似乎为了显得更为自由或独立,愿意摆脱掉纽约证券交易所。他在多个场合都说,假如非得实行协议佣金制,高盛公司就可能退出纽约证券交易所。他说到做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