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早些时候,美国国际集团筹集了200亿美元的新资本,并聘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试图帮助自己另外筹集400亿美元,以免公司评级被降下来。私募股权公司提出了几个出资办法:弗劳尔斯公司递交的计划要求给予25%的当前市值购买美国国际集团的权利;科尔伯格–克拉维斯公司和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要求美联储提供一笔搭桥贷款。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维拉姆斯塔德与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接洽,要求提供这笔贷款。媒体报道公司状况恶化的新闻,使公司股价变成了自由落体;到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已跌至每股4美元,而3月时还是每股近50美元。9月15日,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国际集团的债券评级降至A–,穆迪公司也跟着降级;美国国际集团便断定,如果至9月17日还不能筹到新资本,履行提供担保品的义务,那么就得宣告破产。也许是因为公司的前景太过悲观了,也许是因为股价突然下跌的缘故,或者是因为有人担忧降级对作为交易对家的状况业已恶化的信贷市场产生影响,便提出了救助请求,总之伯南克和保尔森改变了主意,拿出上述贷款计划,在雷曼兄弟陷入破产深渊之时,计划草草地通过了。
被切断了筹集资本或借入资金的一切机会之后,美国国际集团董事会被告知已别无选择,于是在威逼之下,接收了这宗贷款交易。交易差不多是把美国国际集团划归国有了,但没有触动剩余的股东留存权益,不过这些权益事实上也已损失殆尽。保尔森很想通过这个行动表明,就像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情形一样,倘若政府打算进行干涉,那么政府的条件会是格外严格的,所以,将公司引向困境的人是领取不到奖金的,而纳税人赔钱的风险则将小到不能再小。不过,毫无疑问,政府出资援助会让很多人直接受益,他们就是美国国际集团的交易对家(包括多家很重要的银行和券商)和债权人。
此后不到一个月,美国国际集团再次陷入困境。美联储又不得不向该公司提供380亿美元的借款,以免其融券业务出现崩盘。原来,在美联储首次救助之前,美国国际集团借出自己持有的股票,将所得现金愚蠢地或者说铤而走险地投在期限较长的抵押资产上,本以为那些资产价值被低估了,不料却发现待到股票返还,现金需要退回时,那些资产的价格已大幅下跌。因此,在最初的850亿美元贷款中,有相当的数量得用来填补这些业务上的窟窿,而并非为公司核心的信贷风险敞口提供融资。接下来,就更加尴尬了,因为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在调查美国国际集团经理层的薪酬和津贴时,发现公司在第一笔救助款发放一周之后,花费37万美元买了一处奢华的静居所供经理人员使用。美国国际集团仍然是美联储和财政部的“烫手山芋”,它们为了让这家控股公司及其所持有的信用违约掉期头寸免于沉沦,不得不又就出资救助的条款重新商谈了两三次。美国国际集团的保险财产无法在政府救助之后在萧条的市场上卖出像样的价钱,而保险子公司的现金和其他资产仍然不能动用。政府只好苦笑着忍受;信用违约掉期组合迟早会到期,作为担保品的资本总会返回。可是,这种等待也的确让人非常不舒服。
美国国际集团得到资金救助之后,伦敦同业拆借利率猛然涨至,原先只有2%多一点儿,原因就在于银行间的借贷突然枯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