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的魔鬼蟾蜍

那么,我们的史前青蛙在哪里?其实世界各地都有,第一批青蛙大约出现在距今1.8亿年前的早侏罗世,它们的基本身体构造已经和今日差不多。但如果要问最大的史前青蛙在哪里,答案是神奇的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是印度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国,全称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为世界第四大岛。该岛隔着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岸线长5000千米。从远古开始,岛上的动植物资源就非常丰富,生活着许多长相奇怪的动物,发现过很多匪夷所思的古生物。

打从1993年开始,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古生物学者克劳斯(David W. Krause)就开始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搜寻异常巨型青蛙的骨头碎片。这些骨头碎片可以追溯至距今约7000万至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在多年的野外挖掘中,克劳斯不断有新的发现,包括一些恐龙和鳄鱼的化石。直到2008年,克劳斯的研究小组才寻找到足够多的青蛙骨骼化石,并将其组装起来,拼成一幅较完整的青蛙形状,并据此确定其样貌和体重。

克劳斯与来自伦敦大学的两栖类化石专家埃文斯(Susan E. Evans)一起,仔细描述了这只巨大的青蛙,并命名为盾状魔蟾(Beelzebufo ampinga)。盾状魔蟾长40.6厘米,体重约4.5千克,居住在半干旱的环境中。它的身体非常强壮,拥有一张宽阔的大嘴和强有力的上下颌,长有牙齿。它的头骨异常厚实,骨骼表面突出,凹凸不平,好像披着铠甲似的。埃文斯还为这只大嘴巴的青蛙取了一个绰号——“PacMan蛙”。“PacMan”在中国被翻译为吃豆人、食鬼或小精灵,是一款经典的街机游戏中的主人公。

盾状魔蟾的现生近亲是南美洲的角蛙(Ceratophrys)。角蛙是一个擅长“守株待兔”的捕食者,只要它喜欢,就会对身旁经过的任何动物发动攻击,而且角蛙的双眼上还长有角状的凸起,受侵扰时会主攻展开攻击甚至猛咬。如果盾状魔蟾与它们的现生近亲有着类似习性,那么它会变得非常具有威胁性。考虑到它们的巨大体形,不仅蜥蜴、哺乳动物或者小型青蛙会成为它们的美食,甚至刚出生的恐龙幼崽都会沦为它们的猎物。

大出研究人员意料的是,盾状魔蟾与现存的体形最大的青蛙——巨蛙(Conraua goliath)竟然毫无亲属关系。巨蛙生活在西非的赤道几内亚和喀麦隆的热带雨林中,濒临灭绝。它们身长可达33厘米,体重达3千克;它们的寿命最长可达15年,主要以蝎子、昆虫和小型青蛙为食。

盾状魔蟾与同属于非洲大地的大青蛙没有亲缘关系,反而“傍”上了南美洲的蛙类,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古大陆板块偏移说起。此前,古生物学者曾假想世界上原有一个单一的超大陆——冈瓦纳古陆,由现在的南美洲、非洲、南极洲、印度和澳大利亚组成,并于1亿年前左右开始板块漂移,逐渐分离。

作为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马达加斯加与印度在很长时间里都紧密相连,它们与南美洲的关联一直受到地质学家的关注。目前我们推断,至少在距今1亿年前,这3个地区都存在关联。这个观点受到恐龙的化石证据的支持,比如在马达加斯加发现的犸君颅龙(Majungatholus)与在尼日尔发现的皱褶龙(Rugops)、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发现的阿贝力龙(Abelisaurus),形态酷似。

而到了距今88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马达加斯加终于成为一座孤立的岛屿,但盾状魔蟾的发现却又吹皱了这一池春水。因为按照以往的理论,马达加斯加岛的所在地曾由海洋与南美洲隔离开来,但这不能解释盾状魔蟾出现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而它的现生近亲却又出现在南美洲。

这很可能表明,在盾状魔蟾时代后期,马达加斯加、印度与南美洲陆块之间很可能存在着一些陆桥,而这个陆桥可能就是如今的南极洲,不过那时的南极洲可能比今天温暖许多,没有冰雪,也还没有这么靠南。这座陆桥可能一直存在到6500万至7000万年前,可以让动物们在几个大陆之间自由迁徙。盾状魔蟾及其亲戚可能就是通过这些断断续续的、狭窄的陆桥,以数千万年前还比较温暖的南极洲为跳板,实现了大范围迁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