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翼龙作为最大型的翼龙,长时间受到翼龙学者的关注。现在我们知道,神龙翼龙类不仅分布于欧美,非洲、亚洲也有发现。而这些神龙翼龙中最完美的脖子,则发现于北非的摩洛哥。2004年初,我有幸观察过这批标本,这段脖子其实只有第五至第九枚颈椎,还有一枚未知位置的颈椎,据此推测其翼展在5米左右。但这些标本却让我们了解到,神龙翼龙类的颈椎从脖子的基部就开始延长了,这改变了我们以往的观点,也让神龙翼龙类显得更加特化。
后来,这段脖子被苏韦维奥拉-帕瑞达(Pereda-Suberbiola)等学者命名为磷酸翼龙(Phosphatodraco),属名“磷酸”意指被称为“磷酸盐王国”的摩洛哥。摩洛哥以丰富的磷酸盐资源闻名于世,据估计,该国磷酸盐的蕴藏量占世界总蕴藏量的3/4。
对于我来说,这个被茫茫大西洋、蔚蓝地中海和金黄撒哈拉沙漠包围着的北非国家,是三毛和荷西成婚的地方,也是《北非谍影》故事发生的地方,更是大量诡异三叶虫的集中出产地。摩洛哥到处妙趣横生,古老的阿拉伯式建筑下,人和驴子擦身而过,羞涩的少女冲着你微笑,大爷大妈们扯着嗓子揽客,奔跑的大眼睛小孩随时都会撞进你的怀里,各种老掉牙的欺诈行为横行,比如出租车绕路等,一切只等待你去发现。
摩洛哥的美食继承了当地土著柏柏人的饮食传统,传统料理例如扁豆汤(Harira)、塔津(Tajine)、酷司酷司(Couscous)。此外,更融合了伊斯兰的料理方式,如多种香料的混合、将水果入菜与肉类一同炖煮、广泛地使用各种坚果等等。
扁豆汤需要大量的配料,比如碎洋葱、西红柿、胡椒粉、香菜、葱、茴香、藏红花、橄榄油等,然后花好几个小时,熬到汤成了稀糊状,吃的时候还可以依个人口味加一点橄榄油、青柠檬汁或酸奶。不同配料的比例决定了扁豆汤的最终味道,于是各家各户做出的浓汤味道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保留节目,让你永远有惊喜。塔津既是一种特殊烹调工具,也是菜名,它又宽又浅的圆形底盘上面盖着圆锥状的盖子,看上去像一种奇异的小烟囱,蒸、煮、炒、烤,任你使用,据说其特殊的对流闷烧循环可以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酷司酷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原意为粗粒小麦粉,类似于我国北方的小米,是摩洛哥盛行的主食。
我们这次翼龙烹饪之旅也与摩洛哥风味结缘。首先要拆解一只小一些的风神翼龙,这并不是太高难度的挑战,因为风神翼龙基本没什么肉,身上最大片、最结实的肌肉就是胸骨上附着的飞行肌,这一大块肌肉控制着翅膀的运动,不断地做功让其口感筋道鲜嫩。
接下来把拆开的翼龙与鸡一起熬成一锅浓汤,然后舀取一些浓汤混合小麦粉,敷上陈年奶油,利用浓汤将其蒸熟,冷却,再蒸,反复三次,直到浓汤汁的甜味和奶油的香气都被小麦粉吸收了,透出黄澄澄的诱人色泽。然后,在酷司酷司上放两片翼龙胸肉,胸肉上方,用切成长条的胡萝卜等蔬菜堆成金字塔形,最后盖上圆锥形的陶罐盖子,小火慢烩数小时,蒸到蔬菜和肉都松软入味就可以了。
这道酷司酷司风神翼龙胸肉的精华部分,其实不在胸肉,而是在底层吸尽精华的小麦粉,松软而馥郁,香甜而不腻,非常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口味,不知不觉间便能吃下小半碗呢。
风神翼龙胸肉也可以用西餐的方式来香煎。首先将胸肉洗净抹干,切出粗大的网纹,加入调味料腌匀待用;起锅热油,炒香洋葱、龙骨,然后加入红酒、柠檬汁、橙汁和上汤,用小火煮约1小时后,用密筛隔去渣滓,成浓汤汁待用;重新起锅,油热后放入风神翼龙胸肉,记得龙皮朝下,煎到皮金黄,少许脂肪流出为止,然后入烤箱烤5至7分钟,取出,在网纹处插入丁香,浇上少许蜂蜜,再入烤箱烤2分钟;最后上碟拌以熟时菜,淋浓汤汁,就可以开席了。
这其中的丁香是摩洛哥常用的香料,由丁香花苞干燥而成,带着淡淡的梅子清香,会让风神翼龙胸肉的口感更加鲜美。由于先煎后烤,胸肉的外皮煎到金黄酥脆,吃下去肥嫩多汁,又香又嫩一级棒!味蕾也仿佛跟着翼龙飞翔起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