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1年,我在中国的极寒之地大兴安岭生活。7月的某天,在新华书店偶尔购到刚刚创刊的《武林》杂志,上面连载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读这部小说留下的心灵震撼,这就是:惊心动魄,令人神往。
我暗暗下决心,要修习功夫,也要写作。我期望有一天,既有很高的功夫,也可以写出能给人以启迪的书来—我希望自己成为文武双修的人。于是,自学或拜师学练了醉拳、小翻子拳、小洪拳、少林五行八法拳、八步连环拳等武术套路,以及马步庄、朱砂掌、内劲一指禅等武学功法;也开始撰写散文诗、报告文学,很快,散文诗就有多篇被《散文选刊》转载,并成为中国散文诗学会的会员。
文武双修之路,注定充满艰辛。说是艰辛,是指文武双修、智勇双全的思想理念,在当今时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几无可能实现的理想。上当受骗不说,最关键的是,错过了修学或践行文武双修的最佳年龄段—整个青少年时代;还有,无辜而无奈地生活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的时代—学科越划分越多,离真理大道就越来越远。
1993年,我觉得,如不下决心凭心意和曾经立下的志愿去上下求索,自己终究会一事无成—就像艾略特诗中写的,成为“脑袋瓜一包草”的人。为了不在将来成为一包草,我毅然辞掉工作—成为我所在林业部一家驻大兴安岭的企业机关中第一个辞职的人,从此开始了拜师学艺的生涯。
二
我终于走到一个叫温泉堡的地方。在这里,我正式跟随一位目前隐居的恩师研修中华道统文化和武学基本功—经历了马步庄、无极庄、少林无相掌基本功及易筋经第一月行功法、敛气入骨及松腰松胯、虎形披气、开混元窍等内功心法的熏陶。我在这里度过了整整7年时光。虽然是学武功,但这7年我却没有学过一招一式的套路及技击技巧—然而,我确确实实被功夫之深邃的内涵所吸引、所折服;更重要的是,恩师结合功夫讲授的儒释道医武等国学经典,让我系统领略了国学和太极功夫合二为一的神采,歪打正着地拉开了我的文武双修之序幕。期间,还多次向捉豹英雄何广位,轻功大家刘垣明,中医、气功大家赵光请教,或跟随其后侍师奉茶,获益颇丰。
2000年来到北京,遇到了程氏八卦掌第五代传人铁恩方老师。铁老是一个读过3年私塾,懂英文、日文、俄文,94岁前没生过任何疾病,未生过气、未发过脾气,经商、修道、从事教学工作均有成就的老前辈(他的事迹,本人曾主编过《八卦走转健身法》一书,进行过系统介绍),通过每周一次去他家入室修学,系统掌握了他晚年编创的八卦走转健身法,并把这个方法,传授给上千人,使得众多罹患疾病的人获得痊愈、亚健康人士体能精力获得恢复。在这个过程中,亦跟随杨式秘传内功太极拳京城隐宗一脉汪永泉先生的门人及再传弟子修学内功太极拳,随八卦掌第六代传人张振华、高铁生等学练程氏八卦掌;亦曾向太极拳家唐老(铁老的拳友,曾表示把所有功夫传给我,因杂事忙碌,失去了这个机缘)、三皇炮锤拳掌门人袁敬泉等前辈请教;并与著名太极拳师祝大彤、关永年等多有交往。
2006年因师兄引荐,在香港得见碑帖大家、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壮弘,并于2008年5月,放下北京的一切,关停北京混元文化传播中心、辞掉《中华养生保健》杂志首席编辑的工作,赴香港求学问道于大善知识王壮弘老师。期间,师兄杨云中、汤金石,师姐小月等,在生活和太极拳学理法等方面也给予了诸多帮助。
三
何其有幸,生活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中,没有迷失前行的方向。特别是在目前归隐在燕山脚下的第一位恩师,以及铁恩方、王壮弘等恩师的影响下,逐渐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什么是真正的中华太极拳,也因之,豁然开朗,心智大开—文武双修才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发轫源头,这并不是像当代社会某些文武学校所宣传的文武—文,以统编的学校课程(实际上打了很多折扣,以西化的学科划分为标准)为主;武以表演竞技为主(以比赛金牌获得多少为衡量标准和目标)的文武。
真正的文武双修,是把儒释道医武之元典,作为智慧的种子播进头里边;以太极拳武拳文练所酝酿滋生出来的能量(内功心法),浇灌智慧种子—文和武,乃一对阴阳,是不可须臾离之大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这种文武双修理念,称之为智勇文化。智勇文化,乃智勇太极学、智勇教育学、健康成功学的统称,三学内容互通互换互融,精神实质一也。
四
我研修太极拳,并能提出智勇文化这个理念,思考下来,乃五大因缘使然:第一,缘自爱好;第二,缘自师承;第三,缘自工作;第四,缘自写作;第五,缘自教学相长。
没有爱好,不能持久,所幸,我已坚持了30年,30年间,不间断地充实太极拳的学问和拳架内涵,积攒太极功夫需要的身体之松柔、内气之充实、意之专一和灵动,神的虚净和灵明。坚持,才能如琢如磨;坚持,才能元亨利贞。坚持的基础,就是内心里要爱好之,要喜欢之,要无怨无悔地追求之。
没有师承,容易走弯路,甚至几十年过去了,依然徘徊在太极拳这养护生命的功夫之山峰的山脚下,始终不能登堂入室,始终在原地打圈圈,所以,《太极拳十三总势歌》中才有“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的叮咛。修炼太极拳,关键是能不能找到好的太极拳老师,这至为关键。本人有幸,曾跟随七位恩师修学功夫,其中,有三位是文武双修、智勇双全的当代大德,有了他们指路和口传心授—特别是最后一位恩师,碑帖大家、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壮弘先生,其“见相破相、一路得一路扫”的棒喝,让我豁然开朗,进入了太极拳、功、道一体的美妙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