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

牢骚和提问有什么区别?

即使最乐观的人也会偶尔发发牢骚:“为什么总找不到停车的地方?”“电视里怎么就有这么多广告?”“为什么房间里总这么乱?”但就是这些牢骚,堵住了源源不绝冒出新点子的“泉眼”。

首先,要区别牢骚和问题的不同。牢骚一般是对无法控制的事情发出的抱怨,感觉上似乎出了口气,但别天真地认为这能改善状况。事实上,有时人们就爱抱怨,我更倾向于称之为发牢骚,他们把责任归咎到别人身上,而自己却没意愿要挽回或更正。

问题则是一种你能干预并想要改变的情况。无论问题多大或多复杂,都应该要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

试着改变方法

提升创造力的重要一步是“再构造”,也就是变换角度看待生活中的挑战,把这些事情从不见成效的抱怨或牢骚变成可以下手解决的问题。

下次面临困难时,老实观察自己的反应。注意那些“不公平!”或“是他们的错!”之类的论断。责怪别人或一味地埋怨生活,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你应该以“怎么会……?”的方式进行思考。下表中阐释了一些例子。

牢 骚 问 题

“为什么他们不能解决那个复印机的噪音问题?” “如何找到复印机的负责人呢?”

“这个路口的交通老是这么差!” “怎么能换条路线到达目的地?”

“这里的快餐太难吃了!” “怎么能建议相关方改善我们的快餐呢?”(或“明天自己带饭?”)

“老婆/老公/伙伴不理解我。” “怎么能从他/她的角度看问题?”或“我该做什么来让他/她改观?”

这里很关键的部分是对自己的情况负责。要从“为什么他们不管?”转变到“我能做什么?”,这种态度有助于发掘你内心更深层的动力:真的是想解决一个问题,还是仅仅想找个不干活而又能摆脱责任的借口呢?

“最爱发牢骚的人,就是最没有能力反抗,最不会或不愿工作的人。”

—马克西姆?高尔基(Maksim Gorky,前苏联作家,1868-1936)

当心专家!

世界需要专家。没有能编译DNA的科学家或对付逃税的律师,我们的生活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就是某些自视为专家的家伙阻止我们跳出“盒子思维”!我们蹲在“盒子”里冥思苦想,却不知道外面新鲜的风景才更有助于发现新创意。

我对专家的定义有点小愤青:专家是能以各种理由指出一个新想法行不通的人。下面导致重大损失的论断,一般都是专家做出的:

“谁会想听演员们喋喋不休地说话呢?”H.M.华纳(H.M. Warner)对有声电影嗤之以鼻,1927年

“吉他乐队要过时了。”德佳录音公司(Decca Recording Co)拒绝了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1962年

你是否在谈论酒、园艺或其他特别熟知的事物时摆出一副“专家”的样子?你是怎么向人们卖弄学问的?

许多时候,你可能这样评论别人的想法:“这个不行的,因为……”或“别人1986年时就试过了……”虽然,如此展示自己的专长会增强自信,但在扼杀创意方面却百发百中。

“每一个专家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专家。”

—佚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