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南极(2)

他们在这次南极考察过程中,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南极局,参观了两国的南极博物馆,收集了有关南极考察政府管理体制、组织领导机构、考察队的组织、经费渠道、南极后勤保障和科学考察计划的制订等方面的大量材料。 除了主要考察澳大利亚的凯西站以外,他们还顺路考察了美国的麦克默多站、新西兰的斯科特站和法国的迪·迪尔维尔站,对南极建筑物,考察队的现场运行,考察队员的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冰雪世界的交通运输、通信联络和站规等,进行了认真、详细的了解。回国后,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5万多字的综合考察报告,为我国组织南极科考、首次派出南极考察队和建立南极考察站打下了基础。接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分别组织由董兆乾和张青松主持的研究组,对他们采集的南极样品和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各自主编出版了《南极科学考察论文集》。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南极进行科学著述。

国务院在1984年6月25日批准了国家海洋局、国家南极委、国家科委、外交部和海军联合提交的《关于中国在南极洲建站和进行南大洋、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报告》,南极考察作为一项历史使命列入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为了适应极区航行的需要,选定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121”号打捞救生船进行检修和改造。上海造船厂抽调精兵强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200多个项目的施工任务。海军直升机机组人员进行了上百次模拟南极飞行训练,以便完成冰情侦察、导航、调运建站物资、运送人员的特殊任务。全国各有关工厂、企业、科研单位密切配合,展开广泛协作,高效优质地完成了一系列南极所需物资的研制工作。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的站房设计、生产和装配任务,并根据南极自然环境特点选用新型建筑材料;上海纺织科学院参照国外南极羽绒服,研制出御寒、防风、防雨雪的轻便、结实耐磨的羽绒服面料;天津运动鞋厂 、长征鞋厂 、大中华橡胶厂 研制出适合南极野外作业的防寒防水靴;北京汽车制造厂为考察队设计制造出两台特种车辆……

两船从上海港启程,驶入浩瀚的大海。不久,就遇到19号台风,两船只好改变航线。原计划从琉球群岛宫古水道进入太平洋,现改为从关岛西部进入,避开了台风袭击。然后经由北半球穿越暴风多发带,越过赤道无风区,闯过以狂风巨浪著称的西风带,经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进入大西洋。最后在阿根廷乌斯怀亚港补给、休整之后,渡过德雷克海峡,于12月26日进入乔治王岛麦克斯威尔湾。历时37天,航程11171海里。1985年2月2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如期建成,第一次完成了真正的南极登陆壮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