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从他们的哲学出发,猜测出南方那个遥远大陆的存在。中国人则按照自己的想象,描绘了一个终年不见天日的幽都。然而,直到20世纪初,人类才真正踏上了这块缥缈而遥远的亘古荒原。中国人登上南极大陆,则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探险、科考等活动也带来了各方利益的冲突,所幸的是,解决争端的方向最终回归和平利用南极。《南极条约》的签订和不断完善,将和平与科学事业永远带给了这片大陆。
从猜测到探险
亘古荒原
南极洲,冰雪覆盖,亘古蛮荒。
这里有着最独特的原始自然景观,有着与生命对立的冷酷的白色基调,冰雪在这里唯我独尊。它们拥有最大的数量和最高的权力。当白昼到来,太阳照耀冰原,反射光冷冰冰地将微不足道的热量无情地抛向天穹。到了午夜时分,太阳仍不肯放弃,在大地的边沿久久徘徊,好像是不愿意输给这一片荒芜的白色。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的光明更多,也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的温暖更少。
那正是,让阳光凝定在这里的漫长极昼。
另一些日子,这里却变成世界上最长的黑夜,浩瀚的星群在天幕上宛若永明灯,华美的图案来自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更古老的岁月。这些永恒的图案意味着什么?它们坚持以这样复杂的符号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它们在等待着什么?暗示着什么?或者是一则揭示万物的终极寓言?人们期待着智者的揭示。
即便是那样漫长的黑夜,其实并不呆板。它丰富得很,甚至超过白天,你相信吗?那就是壮美的极光。以黄色、绿色、蓝色或紫色等组成的恢弘光带,从高空中倾泻而下,好像银河之水混合着天上的各种颜色浇灌到这块冰原上。它有时呈带状,有时呈弧状,有时则变幻成射线状或火焰状……它千姿百态,变化莫测。它有时快速跃动,有时又像巨大的软体动物在天空中缓缓蠕动。这是光的独幕剧,光的舞蹈,不断变换形象和步伐,展现出捉摸不定的惊艳之美。它到来之前,总是以更深的寂静作为前奏,借以反衬极光的高贵和华美。在古罗马的神话中,极光被称做极地的神明,它的名字来源于拉丁文,意为“黎明女神”,能够驱散大地上的黑暗,将人类的生活引向黎明。
早在19世纪,一位探险家第一次看到瑰丽的极光,激动极了,他被这绝美的大自然景观彻底征服,在日记中感叹:“几乎整夜都是一幅南极光的美妙景象,时而像高耸在头顶的美丽的圆柱……以后又迅速卷成螺旋的条带,时而这条带仿佛就在我们头上,总共不过几码高。当然,这一切都发生在接近地面的大气层里,在我见到的种种景象里,再没有比这更壮丽的了。”
事实上,太阳在100万摄氏度的高温中将自己的能量尽情地抛掷出来,日冕物质挣脱太阳的束缚以超音速向宇宙的各个方向喷射。太阳的内部和表面不断进行着各种化学元素的热核反应,产生无数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流,从外层空间疾驰而来,猛烈撞击地球南北极高空的稀薄大气层,将大气分子激发到高能级,发出耀眼的光亮。于是,极地上空就像宽阔的电影屏幕,开始播放充满激情的彩色图像。极光具有极大的能量,可以达到几千电子伏特。历史记载,1859年,极光产生的感生电流使美国的电报员不使用电池就可以将电报从波士顿发送到波兰。有时,一次极光的能量就可以超过北美的总发电量。而切换到美学角度来说,极光的出现也给寂寞的古大陆带来了华丽的盛会和无限的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