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4)

二、《遗诏敕刘禅》——刘备的教子经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当初,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意思是,当今天下,只有刘备和曹操自己称得上“英雄”二字,其评价不可谓不高。这位“刘英雄”命没有曹操好,有那么多的儿子可以慢慢调教,刘备老来得子,所以对刘禅这根独苗看得比较重,刘禅的教育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了。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后人都只记得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了,事实上要分情况来看的。很多史料表明,刘禅有容人之量、头脑清楚、知人善任,不是一个昏君。在三国纷争的年代,刘禅领导的蜀国一直处于弱势,然而在他当皇帝的四十一年(诸葛亮只辅佐过他十一年)中,能知人善任,让蜀国稳步发展,重现实轻面子,使百姓免受战争涂炭。可见,刘备花在他身上的心思,并没有白花。

和曹操一样,刘备也有教育儿子的文献传世,《遗诏敕刘禅》: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天,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意思是说,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射援先生来的时候,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地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你的思想和智慧都会有很大帮助。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还没给你,就在路上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丞相学习这些东西。

言辞之恳切,现在读来,亦为之动容。

小贴士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借用丞相诸葛亮的话夸赞自己的孩子刘禅,说他聪明有气量,进步也很大,比期望的要好很多,表达了对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赞美之情。我们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厉,严厉并非不好,只是在严厉的同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家长适当的赞美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且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