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赵高,太监头头,官至中车府令,生性刁滑,善于察言观色伺候主子,又能熟记秦朝律令,凡是五刑细目,那么多条文他都能背诵如流。当初秦始皇批阅公文,遇到刑律处分,稍有疑惑,立马把赵高找来就行,他就是秦始皇的活字典。偏偏这个秦始皇喜欢法术酷刑,想尽办法让臣民们安分,赵高当然就投其所好了,成了大秦朝数一数二的法律专家。要是秦始皇不焚书坑儒,而是崇尚儒家的圣人之道,估计赵高绝对会是位“圣人”。秦始皇自己喜欢刑法,爱屋及乌嘛,自然而然也就喜欢赵高。赵高这么“厉害”的角色,自然而然就被秦始皇派给了自己最心疼的小儿子——胡亥做老师。把最优质的资源给最爱的人嘛,顺理成章!可怜的胡亥,从此就在这位“优秀”老师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万劫不复之路。

小贴士

可见,父母的观念确实是孩子的起跑线,秦始皇的观念哪怕稍微好一些,也不至于把个秦朝弄得这番下场。鉴于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先让自己的脑子灵光,然后才有可能把孩子带好。如果自己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那孩子就只能成为你错误想法的牺牲品了。很简单的例子,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很多家长自以为自己观念好、想法好,就为孩子做主了,但结果根本就不是想象的那样。

话说这胡亥,也不是什么好伺候的主儿。在众皇子之中,他是出了名地淘,很难说有什么帝王子孙的气质。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让儿子们来参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愿和大臣们那样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乖乖喝酒,而是早早吃饱找个理由退了席。按照秦朝当时的规定,大臣们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来放在殿门外。所以,殿门外整齐地排列着参加酒宴的群臣的鞋子。也不知是哪一只鞋子碍着他的眼了,他借着酒劲,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后来,胡亥做了皇帝,可怜的天下苍生,也成了碍着他的眼的鞋子,被治理得乱七八糟,最终连他自己的性命也搭了进去。

按理说,小孩子稍微顽劣点、调皮点也没什么大碍,有家长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不会出什么大岔子。问题是胡亥的老爹偏偏给他派来了赵高这个野心家。从此,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据推测,赵高早年应该还是有点老师的样,认真教了胡亥点东西,问题是他教给胡亥这个孩子的内容全是怎样给人定罪,什么样的罪施以什么样的刑,什么是砍头、腰斩、割鼻、夷三族之类的。放到今天来定位,属于严重的暴力引导,绝对会带坏青少年。

话说当初小胡亥还没有想过杀兄篡位,在这位赵老师的威逼利诱下,才慢慢走上不归路。《夭折的帝国》这本书里这样描述道:

赵高因与蒙氏有仇,深恐扶苏做皇帝后,蒙氏得势,而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因而早视胡亥为奇货,定要利用这孩子扭转乾坤,转危为安。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胡亥拉下水的!他故意把夺嫡之事说得十分简单,“事情不是你说的这样。现在天下之大权就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李斯手中,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继而又指出这样做的好处是如何之大,“况且让别人做自己的臣下与自己做别人的臣下,驾驭别人与被别人所驾驭,又岂可同日而语呀!”并鼓励胡亥要当机立断痛下决心,“顾忌小节而忘记了大事,日后必有祸害;犹豫不决,日后必会后悔;果敢地去做,就是鬼神也要回避,并且将来一定会取得成功。希望你能按我的话去做。”最后又加了一把火,“时光啊时光,你竟短暂得让人来不及谋划!我就像带着干粮骑着快马朝前疾走一样,唯恐耽误了大好时机!”在赵高老师的威胁利诱下,年仅十二岁的胡亥改变了主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