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第一节

秦朝的苦命皇子

历史教科书里告诉我们,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可是给我们后世留下了太多未知的谜团。传说中的遍地机关、沉睡千年的地下王宫内部到底是什么构造?“天下第一宫”阿房宫是否真的葬身于一把火中?为什么气势磅礴的秦陵兵马俑大都断臂无头?这样一个谜一样的王朝的教育情况是否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后人去发掘呢?

一、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也有文教上的贡献?

秦始皇身上的谜团太多,教育这一块,留下来的文献有限,也弄不清楚他老人家是否有什么惊天之举。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他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如果连文字都不统一,那还谈什么教育,估计他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拿天下的哪一种字体去教他自己的儿子。在战国时期,由于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不同,各诸侯国往往在文字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邻的两个诸侯国要是通婚的话,小两口写情书很有可能彼此看不懂。

因此,从统一的国家角度来讲,这种文化的统一不但是秦王朝治国的当务之急,也是维护其统一的万世大计。因为只有文化的统一,才会有思想的统一。这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马上就开始了文化的统一工作。

这项工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秦始皇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得力干将李斯去处理。李斯根据“大篆”和“古文”两种文字加以改造,创造了一种新文体——“小篆”。

后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母敬分别编写《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种字书,作为标准文字的范本,作为当时孩子们读书写字用的字书。

再后来,有一个狱吏叫程邈,又根据小篆简化而创出一种新字体叫“隶书”,即在小篆基础上改曲笔为直笔,变圆形为方形,化繁画为简画,使书写更为方便。

这可是中国教育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后世上到天子、下到贫民的学习材料都是基于此啊!

二、秦始皇为儿子选的“好”老师

史上最狠的皇家教师——赵高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按理说,在这么多的儿子里选一些稍微靠谱一点的出来继承他的万世江山,应该不是一件什么太难的事情。我们现在的资料很难查到秦始皇是如何做父亲的,只是知道他的儿子中既出了胡亥这样的旷世暴君,也有公子扶苏这样的智勇双全、忠孝仁义的翩翩王子。只能从性格上推断,秦始皇大概没有花太多的力气去认真管理他的儿子们。他把儿子们领到这个世上基本上就算完事了,成为一条龙还是成为一条虫,大概得看儿子们个人的造化了。这跟秦始皇自身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他是残酷的杀戮者,却又是怀揣远大抱负并勇于实践的理想主义者;他是大肆修建宫殿皇陵的骄奢君王,却又是勤于政务事必躬亲的敬业君主。家庭教育这一块的缺失导致了他严重的心理阴影,母亲的红杏出墙更是给他造成了心理创伤。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窥测,秦始皇应该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去打点自己的家庭关系,也没有费多少心思去承担一个父亲该承担的责任。比如,他给他的儿子——日后的皇位继承人胡亥,选了一个史上最不负责任的老师——赵高。

这个赵高既不是什么皇室贵族,也不是什么社会名流,而是一个品行恶劣的太监。

胡亥简略一点来概括,是秦始皇的第二十六个儿子,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使出伪造遗诏的手段承袭帝位,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秦二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