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与艺术家(1919—1927)(12)

普曼是最理想的制片人。当我们在大方向上达成共识后,他不再干涉导演的工作,剧本、演员、道具……他放手由我决定这一切。他有时会来片场,查看拍摄进展是否顺利,如果一切有条不紊地进展,他就会给导演一个信任的微笑。甚至在艺术上发生分歧时,他也总是耐心听取艺术家意见。[1]

《麦克尔》的拍摄如和谐的蜜月期,德莱叶甚至考虑再接再厉和普曼合作新片。谁料,拍摄结束,电影上映时,普曼没和德莱叶商量重新剪辑并修改了结尾。[2]德莱叶震怒,和普曼的“友谊”就此破裂,他也因此离开Ufa。

这就是德莱叶的态度,他不和在业内占据了垄断地位的大公司合作,即便合作,前提是保证他有足够的创作自由。这一时期的创作中不是没有妥协的元素,比如加入男欢女爱的浪漫情节,比如大量改编自流行的舞台剧。直到1927年,德莱叶看到曙光在眼前亮起—因为《一屋之主》在巴黎的成功,法国兴业电影公司邀请德莱叶拍一部关于贞德的影片,由他自主拍摄,预算不设上限。他庆幸自己没有步休斯卓姆和克里斯腾森的后尘,逃开了好莱坞鲜花似锦的陷阱。他仍在欧洲,游离于电影工业之外,做一个一丝不苟的手艺人。

--------------------------------------------  

[1] Herbert Luft: Eric Pommer ,原文刊载于Films in Review 第10期,1959年10月号。

[2] 德莱叶给Frost的信,1924年1月4日,丹麦国家电影资料馆收藏。另见Luft的Eric Pommer ,以及德莱叶撰的The Film-Maker and the Audience,收录于Robert Hughes编辑的Film:Book One ,第43页。这桩公案仍存着一个疑点:按照当事人的描述,普曼以一个“做作的、不必要的美好结局”替换了原本“伤感但是合理的结局”,然而从现在保存下来的拷贝看,这部电影的结局丝毫不美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