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传奇(3)

德莱叶尽其一生不遗余力抨击批量生产的电影制作模式。1931年,好莱坞片厂模式已近成熟,电影生产的标准化流程初具规模,这年德莱叶撰文一篇,不吝严厉措辞,控诉美国电影的模式使得电影再不可能成为一件作品,个体的创造力被抹杀在流水线操作台上:“这是复杂且不带人类情感的机械管理系统。”电影创作沦为一张工厂日程表:“不能按时完工是大错,相对地拍烂片反倒成了微不足道的。”[1] 这番说辞如今看来显得迂腐,事实上我们甚至对电影业的垄断见怪不怪。而对众多20世纪初入行的导演来说,电影在艺术和商业两极的摇摆是一个终极难题。而身在直到19世纪90年代才实现工业化的丹麦,德莱叶对这问题难免更为敏感,毕竟他成长于一个手工艺人仍然被推崇被尊敬的时代。[2] 在作为消费品的电影和作为艺术品的电影之间,德莱叶走了一辈子。

--------------------------------------------

[1] Carl Theodor Dreyer udtaler sig ,见于1931年4月26日的Politiken (日报)第8页。

[2] 见Svend Aage Hanson: Early Industrialization in Denmark 。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