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1)

韩国李明博政府推行国营企业私营化、减税政策、分离金融产业、缓和劳动力市场等政策。这些政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成“小政府,大市场”。商业友好化政策加剧了竞争的激烈化程度,批判国家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这是建立在激励和重视市场的作用以及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的。

我们接着来看一下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影响。

两次石油危机

196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了。这个组织表面上看来是为了调整会员国的原油生产政策、稳定石油价格而成立的,事实上却是石油生产国集中在一起抬高石油价格的一种垄断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一次发挥威力是在1973年。1973年,在犹太人的传统节日赎罪日期间,埃及和叙利亚入侵以色列,最后,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赢得了战争。于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核心国家阿拉伯国家就以抵抗美国的中东政策为由,在1973年9~10月召开的会议上决定将原油价格提高70%。在1973年12月的德黑兰会议上,又将石油价格提高了130%之多,一时切断了驶向美国和荷兰运输原油的航路。就这样,每桶原价2.5美元的油价瞬间就涨到了10美元。

依赖于中东石油的世界经济在“二战”后开始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率超过了10%,1973~1975年失业率从4.9%攀升至8.5%。一直叱咤国际原油市场的美国石油公司纷纷失去了优势。石油生产国和代表他们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壮大起来。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又一次陷入危机。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爆发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又将油价提高到30美元/桶,这种涨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各国为了减少能源需求,一方面鼓励能源保护运动,另一方面开始集中于开发煤炭、原子能等替代性能源。有些国家开始寻找国内的石油资源,有的将视线转移到墨西哥和苏联等新的石油输出国,但是在高油价带来的冲击下,世界各国还是陷入了经济危机。

当凯恩斯主义遭遇滞胀

一般情况下,经济形势不好时物价下跌,经济形势转好时物价上涨。

然而在1973年石油危机后,虽然经济动荡,但是物价却持续上涨,这种现象叫做滞胀。油价提高后,企业为了避免损失提高了价格,所以物价持续上涨。价格上涨,消费者的需求萎缩导致经济停滞,抵御不了危机的企业纷纷倒闭,出现失业。所以,人们必须遭受失业和物价上涨的双重苦难。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美国经济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物价却上涨了15%。

读书导航